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维《使之塞上》意境分析

(2016-06-01 17:40:49)

王维《使之塞上》意境分析

中文三班   吴志翔   201430040326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诗人王维在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途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在首联两句交代了此行目的以及所到地点。而颔联则以蓬草自谓,流露出飘零之感。颈联则为诗中绝妙之处。单写大漠之景,境界旷阔,气象雄浑。尾联则以虚写战争之胜利从而表达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从首联两句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这首诗产生的原因。诗名使至塞上,可见王维是被派遣到塞上。单车欲问边,特意写出“单车”可见此时诗人不过一车几人,作为一个慰问边塞士兵的官宦,竟然只有一个人出使,可见在原本的朝廷可能备受排挤,足以看出诗人的孤寂和落魄。属国过居延说明出使之远,也和末句都护在燕然对应:遥远偏僻的居延国远远不是终点这一种情感,和《古诗十九首》里面的《行行重行行》有类似之处,开篇一句行行重行行用重复的手法强调了这种终点遥遥无期的沉重叹息。再说此时的单车欲问边,诗中言“车欲问,即对应的是人不欲问。事实上,王维此次出塞是不情愿的,可纵然多么不情愿,车子还是自顾自地向塞外驶去了,带着一个无可奈何的人。这里也透露出了一种悲伤,忧愁、苦闷的情绪。如果说第一联中这种低落的情绪还不是很明显的话,那么在颔联中,作者便是有意将其强化了。征蓬出汉塞,那蓬草本深恋着故土不愿远行,可在北风的凛冽下草茎崩断,只好身不由己地随风而去。作者自喻为征蓬,借助这无力、无助、无奈的物事来述说自己仿佛蓬草般散飞于风中,无所归处。又接着一句归雁入胡天又与断蓬枯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中土之国向以汉唐之强盛傲视周边诸国,然则属于盛唐的诗人如蓬草般无可奈何,而那胡天之大雁却有家可回,在这一度对比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自怜自嘲在首颔两联营造出了诗人那孤单寂寞,感伤与无奈之感。

    颈联是全诗最为出彩的一处景色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将其分解开来不过是几个司空见惯的景色。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然而这些组合起来却成就了一处绝妙的大漠景。孤烟在大漠之中,可以就孤字见出,无论烟之薄厚,在广缪的荒芜大漠之中,可想而知是极为明显而渺小的。对比起后,二者黑白分明,各成其美。况且在孤烟后又有一字直。烟之飘渺轻细,自然是被风一吹便四方散去。然而在王维的诗中却是“大漠孤烟直”,静如长画卷铺开,而墨所著之烟平铺而上,没入天际。而下一句的“长河落日圆”,亦是绝妙之笔。荒芜无际的大漠上,有长河横贯其中,盘曲或延直,静静流淌于上,看不见头也看不见尾。又在午后近黄昏,大日西沉,颜色也从金黄渐渐化为橘红之色。在无云的天际,圆润地下落。天、大漠、长河。诸个宽广无际的事物屹立在人的面前,让人可感觉到自身那渺小的存在,也或者因此被大漠之景所震撼,独生出一股慷慨而悲壮的心情。更别提那浩浩太阳,寂寂的孤烟,更是展现出一股悲壮而苍凉之感。

    全诗在意境的营造上,运用了各种那鲜明的事物来寄托。征蓬或是归雁,这是以直接的,情感直露地表达的意向。然而,颈联的景色描写,并无直接地倾注诗人自身的情感,而是将自我情绪隐藏在画卷中的大漠里。或者是将隐入苍穹的孤烟,又可能是临尽地平线的夕阳,不言不明的胜景之中,隐含着诗人的孤寂和苍凉,寥廓的寰宇,渺茫的人与身世。无疑是感伤而悲哀的一种悲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