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葡萄酒而言, 谈最佳适饮期比谈保质期更好
标签:
跟着阿聪去选酒进口葡萄酒葡萄酒 |
喝进口葡萄酒之所以要讲究年份,讲究酒杯、侍酒温度、醒酒时间,讲究享用者的心情、环境、气氛、喝酒对象等等许多因素,就是为了让进口葡萄酒和享用者都处于一个最好的状态。放到今天的话题上,这个最好的状态还必须是在最佳适饮期,而不是单纯的属于保质期。
http://www.fancywine.cn/data/upload/ueditor/20171213/5a30c099e2393.jpg
事实上,也只有中国人才喜欢谈保质期,国外更突出最佳适饮期的概念。如果非要谈保质期,外国人一般也只会说 Shelf
Life(货架期,也就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保质期),并不会真的在酒标上标示进口葡萄酒的保质期,而是用“best from 2020
through 2035”或“best before 2020”之类的词语,这一般代表的就是最佳适饮期的概念。
反过来,中国其实是没有最佳适饮期的概念的,因此法院判定酒标上标注的最佳适饮期等同于保质期也没错。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一种文化差异。
所以,小编认为与其给葡萄酒定个“保质期”,还不如直接谈葡萄酒的最佳适饮期。毕竟进口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谁都想在最佳状态下饮用。
专家称:
进口商品要考虑进出口国双方的差异
我国对进口产品要求加贴中文标识是出于考虑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文化差异,标示保质期概念则是出于安全考虑。同样,进口商品时也要考虑进出口国双方的差异。
有记者咨询了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调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据其称:“不同国家在食品期限的规范方面存在差异。其中,我国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保质期”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入手,其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相应的,食品安全法明确禁止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抑或标注虚假保质期。”
总之,纷享酒文化认为,如果你是酒商,最好记住这个教训,进口产品时,需要同时考虑出口国和进口国的要求及其差异,避免自身因为进口葡萄酒的标签问题而成为职业打假的狙击对象。如果你是普通消费者,了解这2个概念的区别也可以帮助做出更好的判断,总之没坏事。
更多葡萄酒知识13961822038
网址www.fancywine.c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