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于斯--张伟
玉于斯--张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92
  • 关注人气:1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1-29 08:26:06)
标签:

文化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李泽厚译】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粗野,文采超过质朴就死板。文采和质朴结合匀称,才是君子。”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人既要有血性,又要有教养。质,本意为质地,指材料的天然性质,这里指人的本性,生来具有的性情。文,本意为文化,指人类创造的文明,这里指人受到的各种教育培养,包括道德、法律、礼节等。野,指粗野,野蛮,没有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史,指驯化,顺从,像奴隶一样百依百顺,奴性十足,没有了血性。文质彬彬,现在的意思是指人既文雅,又有教养,这里的意思是文与质协调匀称地结合在一起,既有教养,又保留了人的血性。君子,这里没有道德高低的意思,不能直译为君子,译为绅士比较好。

人出生以后,会受到人类文明各种途径与形式的教育、熏陶。人生来俱有的性情,会因为人类文明的教育、熏陶而发生改变。这里的人类文明,指的是道德法律礼仪等影响和改变人的性情的人类文明。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具有本性与文明两种因素。本性的因素太多,人就会表现得比较野蛮,没有教养,充满血性。文明的因素太多,人就会表现得比较驯化,有教养,没有血性。最好的结果是二者协调地结合在一起。

人类文明的教育是必需的,但不是越多越深就越好,要有选择,不能什么东西都教,什么内容都学。封建时代,人们受到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把国人驯化成了任人宰割、任人摆布的奴才,非常听话,非常温顺,非常忠实,非常迂腐,没有一点血性,没有一点权利意识,没有一点创造活力,没有一点独立思考能力,不知自己是人,只知自己是奴,最终造成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生存危机。这样的文明,很值得深思。

【笔者译】孔子说:“在一个人身上,如果他与生俱来的性情超过他所受到的道德法律礼仪等人类文明的教育培养,他就表现得比较粗野豪放,有血性,有激情,有活力;如果他所受到的道德法律礼仪等人类文明的教育培养超过他与生俱来的性情,他就表现得比较温顺迂腐,多奴性,少激情,缺活力。只有与生俱来的性情和道德法律礼仪等人类文明的教育培养协调匀称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使这个人既有血性,又有教养,才称得上真正的绅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