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共建和谐好班级——基于正面管教的体验式系列班会课之十四

标签:
报道:王晓霓 |
分类: 活动纪要 |
和而不同,共建和谐好班级
——基于正面管教的体验式系列班会课之十四
授课导师:王瑜萍
通讯作者:王晓霓
一、课前活动
http://s5/mw690/006pCJOgzy7jExoQ2R624&690
二、热身活动
上课的老师并非学生的班主任,所以,一开始看得出学生对老师有一种观望的状态,也有一种怯怯的又好奇的心态。
老师通过“长头发的扮演1元钱,短头发的扮演5毛钱”的解释后,就开始制定规则,当老师说到多少钱的时候,同学要迅速地正确组队凑成正确的金额。
在这里,我们看到老师声音轻容,并且会先确认同学们明确了游戏规则之后才开始玩游戏。
第一次游戏,老师喊“5块5毛”,孩子们顿时行动起来,整个场域也都热了起来,真是名副其实的热身活动。第二次游戏“3块5毛”一声令下,我们看到孩子们不是紧紧抱在一起,不让5毛跑了,就是坚决地把某个多余的“钱”推了出去。这时,活动结束了,老师也睿智地进行了提问。
Q:刚才被人家扯来扯去是什么感觉?
通过提问,其他同学感受到了被接纳和被排挤两种感受。
紧接着,就是问题的导入。这节课的亮点正好就是老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http://s5/mw690/006pCJOgzy7jExq2YQIa4&690
三、问题导入
Q:你们认为这个世界上是不是一个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
孩子们回答:不一定。
Q:那你们是否认为每件事都会有一个正确的或者错误的答案?
孩子们也回答:不一定。
Q: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举手的那个人是不是一定知道答案?
孩子们也回答:不一定。
这几个问题,老师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孩子们对着三个问题的思考。因为接下来的活动正好就是对这些问题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的必然存在及其意义。
http://s15/mw690/006pCJOgzy7jExrFHJA7e&690
四、分组体验
老师拿出4个玩具公仔,分别是狮子、变色龙、乌龟和老鹰。她将这4个公仔放在4个不同的地方。然后提出活动要求:
Q:如果今天,只有今天,你可以选择成为这四种动物中的一种,你会选择成为哪一种?
然后,老师给予了同学们笔和海报,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老师使用了一个铃铛,轻轻一敲,同学们就安静了。但是当需要同学们进行分先时,同学们非常激动,争先恐后。这时,我们看到睿智的老师没有生气,没有大声喊停,而是看着同学们说“我看到大家很激动,都很想说。现在我们一个个来。如果太吵的话,我们用一个动作来提醒。大家一般会用什么动作来提醒同学们安静?”就这样,老师化解了这次可能发生的骚动,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也感受到了自己做决定。大家商量了一个提醒的手势之后,基本上整节课就没有再发生同类情况了。这里就是正面管教理念最好的体现。
接着,每个组派了一个学生拿着公仔,一个学生代表大家解释本组的四个问题答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精彩,语言表达流畅。老师在这个点评过程中没有做任何评价,但是她会重复同学们的一些关键词,既表示“我认真倾听了你的演说”,又表达了“我理解了你的意思”。这一处再次体现了正面管教中沟通的技巧。
在分组汇报结束之后,教师的睿智问题再次呈现,体现了教师对本节课主题的深度挖掘:
Q:你们对各个小组的阐述有什么发现?
Q:如果全班同学只选同一种动物的话,你们认为会出现什么情况?
Q:除了体现团结这个好处以外,大家做同一种选择会不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地方?
Q:如果我们在选择时候高度一致,但这个选择却没有办法解决问题,那会出现什么后果?
这四个问题,其实就引导同学们思考“和而不同”的价值所在。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不同而精彩。但是老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避免了说教,更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http://s10/mw690/006pCJOgzy7jExtlspz29&690
五、思考
在上述体验活动和问题讨论之后,老师直接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中到一个点,回到学生本身和同学关系本身,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Q: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方,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就很自然地想到大家可以取长补短等。
然后,教师呈现了3个思考问题,提问学生:
如何接纳新来的同学?如何发现同学的优点?如何对待不能融入集体的同学?
http://s14/mw690/006pCJOgzy7jExz5TUV0d&690
六、发现闪光点体验活动
一般,体验式班会会有两个体验活动。第一个体验活动是体验“和而不同”的价值。接着,第二个深化的体验式活动接踵而来,主要是引导同学们在“与我不同”的同学身上发现其闪光点。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和行为。
教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贴纸,要每个同学在上面写一些某个同学的闪光点,而且是尽量去写那些平时不太熟悉或者不太接触的,甚至可能会有点不喜欢的同学的闪光点。写完之后,找到那个同学,对他念一念纸上的话。
等学生们的“赞美”行动结束后,教师邀请了学生分享了“收到这句话有什么感受”以及“送出去这句话时有什么感受”两个问题的体会,使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到被肯定和及时肯定他人带来的喜悦。由此引出“我们要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及时地告诉他”这样的美的行动。活动和感悟如行云流水般,水到渠成。
http://s6/mw690/006pCJOgzy7jExBsmkl15&690
七、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