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回归常态--虞永平
(2022-04-13 14:22:37)分类: 学习情况 |
作者:虞永平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相互呼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当前,“知识为本”“升学为重”等观念违反了教育规律,将整个社会的焦虑投射到年幼儿童的身心。幼小衔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政府、幼儿园、学校和家庭应协力配合,让幼小衔接回归常态。
只要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落实《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基本要求,扎实推进课程建设,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切实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多样化活动,一定能落实为入小学做准备的任务。
不要把参观小学当作入学准备的全部,不要把模拟小学课堂当作良方。入学适应的核心在于新生有入学的意愿、积极的情绪,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重大的困扰和对立的情绪,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入学适应不是一次两次班会能解决的,也不是只改变一些物质环境能解决的,更不是标语口号能解决的,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入学适应工作的重点是教师的入学适应意识,真正把眼前的每一个新生看作正处在过渡阶段的儿童,真正去关注新生的需要和特点,真正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适宜的教学方式。因此,入学适应的核心是课堂,关键在教师,根本在了解和理解儿童,真正变任务中心为儿童中心,真正最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注重幼儿园和小学的教研及联合教研是解决入学准备和适应的重要措施。要让教研工作真正回归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教研工作的形式主义,避免为了教研而教研。教研的前提是存在衔接问题,教研过程就是研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很多问题并不是一次教研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应该经过实践的探索、验证,教研的成效是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为衡量标准的。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相互呼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当前,“知识为本”“升学为重”等观念违反了教育规律,将整个社会的焦虑投射到年幼儿童的身心。幼小衔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政府、幼儿园、学校和家庭应协力配合,让幼小衔接回归常态。
只要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落实《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基本要求,扎实推进课程建设,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切实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多样化活动,一定能落实为入小学做准备的任务。
不要把参观小学当作入学准备的全部,不要把模拟小学课堂当作良方。入学适应的核心在于新生有入学的意愿、积极的情绪,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重大的困扰和对立的情绪,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入学适应不是一次两次班会能解决的,也不是只改变一些物质环境能解决的,更不是标语口号能解决的,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入学适应工作的重点是教师的入学适应意识,真正把眼前的每一个新生看作正处在过渡阶段的儿童,真正去关注新生的需要和特点,真正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适宜的教学方式。因此,入学适应的核心是课堂,关键在教师,根本在了解和理解儿童,真正变任务中心为儿童中心,真正最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注重幼儿园和小学的教研及联合教研是解决入学准备和适应的重要措施。要让教研工作真正回归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教研工作的形式主义,避免为了教研而教研。教研的前提是存在衔接问题,教研过程就是研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很多问题并不是一次教研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应该经过实践的探索、验证,教研的成效是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为衡量标准的。
前一篇:引领,促专业成长
后一篇:幼儿园教师提升带班能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