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与救火到底是灭火呢?还是救火?

标签:
说文解字吴山野士中文宝典中文常识范式文字 |
分类: 中文探索 |
灭火与救火到底是灭火呢?还是救火?
世界是一个相对的认识。既是相对的认识,那么怎么比较就会有怎么样的认识与判断。
中文是范式文字,范式文字的意义来自于相与比述。那么在学习中文的时候便在培养如何相与比述。以领会对方的表达。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西方文字的逻辑是建立在定义之下的。也就是说逻辑必须在定义之下进行推论。而中文没有定义,所有定义都是一个相对的认识。那么在相对认识之中逻辑推论的判断也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只要在不一样的参照下,即使相反含义的内容亦可以有一个相同表达的理解。
比如:灭火与救火。关键在于灭与救两字。
灭:
灭:从一、从火。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犹惟初太始道所立而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是一字之范式。



灭:繁体字写作“滅”。
《说文解字》:“水,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犹液体流动以使轻重平均之形者是水字之范式。

(火:参见四画之六“火”)
《说文解字》:“戌,灭也。九月,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入地也。五行,土生于戊,盛于戌。从戊含一。”。
《说文解字》:“戊、中宮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戊承丁,象人胁。凡戊之属皆从戊。”。犹象六甲五龙相拘绞天地之气通者是戊字之范式。

(一:参见一画“一”)
戊含一两范式叠加: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入地犹象六甲五龙相拘绞天地之气归于一者是戌字之范式。

火、戌两范式叠加:使火盖熄犹阳下入地象六甲五龙相拘绞天地之气归于一而火尽者是烕字之范式。
水、烕两范式叠加:以水使火盖熄犹阳下入地象六甲五龙相拘绞天地之气归于一而火尽者是滅字之范式。


救:
《说文解字》:“救,止也。从攴、求声。”。
《说文解字》:“攴,小击也。从又、卜声。”。
《说文解字》:“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犹象右手重复取物之宪象者是又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卜,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从(纵)横也。”。犹灼灸龟甲取兆纵横之文者是卜字之范式。


求:甲骨文为手抓毛皮之宪象。犹手欲抓带毛之野兽而请助力之为衣者是求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裘、皮衣也。从衣、求声。一曰象形,与衰同意。凡裘之属皆从裘。求,古文省衣。”。古代“裘”、“求”同字。因字义细化“裘”指皮衣。而“求”专为干请之用。

“灭”犹使火尽若天地之气归于一者。
“滅”是以水使火盖熄犹阳下入地象六甲五龙相拘绞天地之气归于一而火尽者。
“救”是以礼防禁人之过犹助人援助使脱离困难或危急以避止灾祸者。
灭火从字义上来理解就是将火熄灭。将火熄灭有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情况。一种是熄灭无危害之火。一种是熄灭有危害之火。熄灭有危害之火,为防危害扩大成为更大灾祸所以很急,灭火如同在抢救受火危害者。
因为火存在无危害之火与有危害之火的区别,所以在说救火时须辨明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救火一词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火在快熄灭时也会用救火一词,意思是将快要熄灭的火再燃烧起来。这是有语境的。脱离语境一般说救火都是在讲有火灾需要抢救受火危害者。面对或者抢救受火危害者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将火熄灭。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说救火等同于在说灭火。
当灭火与救火同时出现的时候。那么这个火就一定是有危害的。所以说灭火的时候就有抢救受火危害者的意思。在说救火的时候首先的意思就是将火熄灭。火熄灭了也就能抢救受火危害者了。
运动(自由)逻辑思维的培养构成了思维的缜密。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二维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