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来区别与认识氏与氐的构成与本义?

标签:
范式文字说文解字吴山野士中文宝典中文常识 |
分类: 中文探索 |
怎样来区别与认识氏与氐的构成与本义?
“氏”犹山崖岸上偏旁向下落之土石堆者。
“氏”读shì
相与比述本义:犹山崖岸上偏旁向下落之土石堆者。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此地拥有者或者生长在此地的人。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用以标明其领地或出生地。如:《玉篇》:“氏,姓氏。”(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通志·略·氏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赐姓刘氏,拜为郎中。”。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也有以邑、官职、祖父的谥号或字为氏的。如:
相与比述衍义: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或如通常在父姓前还加上夫姓的称呼。如: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如:清· 袁枚《祭妹文》:“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 陶氏。”。又如:夫人李氏、王张氏。
相与比述衍义:通“是”表示此,这。如:《墨子·天志下》:“今知氏大国之君。”(俞樾云:“知”字衍文。氏、是古通用。“今氏”即“今是”也。)。《白虎通·宗族》:“唯氏三族之不虞。”。《汉书·地理志》:“氏为庄公。”。
“氏”读zh
相与比述衍义:
“氐”是山崖岸上偏旁向下落之土石堆犹已然落地处于下者。
“氐”读d
相与比述本义:头向下垂表示低;低下。(后作“低”。)如:《正字通•氏部》:“氐,与低同。”。《汉书·食货志下》:“封君皆氐首仰给焉。”(师古曰:“氐首,犹俯首也。”)。
相与比述衍义:
相与比述衍义:
相与比述衍义:
“氐”读d
相与比述衍义:
相与比述衍义:
相与比述衍义:
氏:
《说文解字》:“巴蜀山名岸胁之箸欲落堆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象形,乀声。”。犹山崖岸上偏旁向下落之土石堆者是氏字之范式。
《左传·隐公八年》记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这是说,帝王立有德之人为诸侯,根据他的出生血统赐给姓,分封给他土地并且根据封地命名氏。分封地亦犹山崖岸上偏旁向下落之土堆故以此称氏。这个氏就是以拥有区域划分的,所以可以凭氏的称为而别贵贱。没有土地、没有官位、职业;就只有姓而无氏了。
《白虎通》有氏者何,贵功德,下伎力,所以勉人为善也。(对于族群来说最大的功德就是添人丁。)在远古生育比较自由,女所生比较明确,姓为标志女所生在名之前。男所生相对不明,只是一个表记大概是谁家的孩子。所以氏为标志男所生,在名之后。姓、名、氏的排列一般可以避免同名同姓的混淆。
在中国从母系进入父系,宗姓直接变成了氏族标记。或者说氏族标记直接成为了姓。当然其时出现了姓与氏不同的情况。即同一个人姓与氏出现了不同。中国人认为宗族比较明确,所以姓与氏之间选择了姓为主要标志。现在一般情况下只提姓,不提氏。我们现在说宗族与氏族的时候,基本已经混在一起了。氏成了姓的辅助。如:王氏、张氏也只是指姓王的、姓张的而已,不再区别姓氏。氏变成了名字省略。大都已经失去了土地的属性。所以一般已经不再用氏。氏也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氐:
《说文解字》:“氐,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凡氐之属皆从氐。”。
(氏:参见四画之五“氏”)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犹惟初太始道所立而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是一字之范式。

氏、一两范式叠加:山崖岸上偏旁向下落之土石堆犹已然落地处于下者是氐字之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