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字的构成指导思想是什么?

标签:
说文解字中文宝典中文常识范式文字吴山野士 |
分类: 中文探索 |
“叔”字的构成指导思想是什么?
叔:
《说文解字》:“叔,拾也。从又、尗声。汝南名收芌为叔。”
《说文解字》:“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犹象右手重复取物之宪象者是又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说文解字注》第4页说:“上,高也,此古文丄。古文上作二,故帝下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可以證古文本作二,篆作丄。”《说文解字注》第4页又说:“指事也。凡指事之文绝少,故显白言之。不于一下言之者,一之为指事不待言也。象形者实有其物,日月是也。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丄丅是也。天地为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则皆为事。”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犹惟初太始道所立而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是一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见而分之。”。
《说文解字诂林》第1955页:“笺曰:‘八之言别也,背也。’六部曰:‘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八为阴之正,故于数为偶。而于文,象分别向背之形。二于八,一纵一横皆分析义也。”。
《说文解字》:“丿,右戾也。象左引之形。凡丿之属皆从丿。”。
右戾而象左引之形犹男根之形者是丿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乀,左戾也。从反丿。读与弗同。”。自左而曲于右故其字象自右方引之犹象阴液流出之形者是乀字之范式。

丿、乀两范式叠加:阴之正(别阴入阳象)分別相背之形者是八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丨,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引而下行读若()。凡丨之属皆从丨。”。犹上下通或下上通者是丨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注》第80页:“(丨)下上通也。依玉篇。引而上行读若囟。囟之言进也。引而下行读若()。可上可下。故曰下上通。竹部曰。篆、引书也。凡字之直。有引而上、引而下之不同。若至字当引而下、不字当引而上、又若才屮木生字皆当引而上之类是也。分用之则音读各异。读若囟在十三部。读若(
)在十五部。今音思二切。囟之双声也。又音古本切。凡丨之属皆从丨。”。

八、丨两范式叠加:与实相对被分而细微者为小字之范式。(物被分去一部分,因而与原物相对而细微者是小。)

上、小两范式叠加:犹豆性有蔓生歧枝其尊行居上而巳小者是尗字之范式。

又、尗两范式叠加:犹若以手拾取尊行居上而巳小者是叔字之范式。(古以父之弟称叔父。盖以其有尊行居上而巳小者之意假借为之。妇称夫弟为叔,皆如此。)

“叔”犹若以手拾取尊行居上而巳小者。
“叔”读:sh
相与比述本义:犹若以手拾取尊行居上而巳小者。如:《说文》:“叔,拾也。”(汝南名收芋为叔。)。《诗·豳风·七月》:“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相与比述衍义:通“菽”。表示豆类的总称。如:《庄子·列御冠》:“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汉书·昭帝纪》:“以叔粟当赋。”。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 称父亲的弟弟。如: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又如:叔伯姆(妯娌)、叔翁(父亲的叔父,即“叔祖”)。或常用于对男性年长者(如对家庭的密友)的客气的亲切的称呼。如:叔侄;大叔;对中年男子的尊称。犹言“阿叔”。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女性对其丈夫的弟弟的称呼。如:叔舅(母亲的弟弟、周天子对异姓小邦诸侯的称呼)、叔丈人(妻子的叔父)、叔丈母(妻子的婶母)、叔郎(丈夫的弟弟,即小叔)、叔妹(丈夫的妹妹;即“小姑”)、叔姑(丈夫的叔母,即“婶婆”)。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假借为“少”。年幼的。如:《白虎通·姓名》:“叔者,少也。”。《尔雅》:“父之兄弟后生为叔父,父之弟妻为叔母。又夫之弟为叔。”。《仪礼·士冠礼》:“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相与比述衍义:古时兄弟长幼顺序常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叔表示排第三的。如:唐· 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仲叔继幽沦。”。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末、衰。如:《仪礼·觐礼》:“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汉书·刑法志》:“皆叔世也。”(注:“晚世也。”)。《晋书·刘颂传》:“然所遇之时,实是叔世。”。又如:叔世(末世,衰乱的年代)、叔末(叔世、末世的合称)、叔季(末也,国家衰乱将亡的时代,又指少年时代)、叔代(衰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