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悠悠36:鼎力相助杨家人
(2021-01-23 15:21:44)
标签:
草原生活善良淳朴村民上山搂柴禾大甸子 |
不停地奔跑,又越过一个长长的缓坡后回头再看,狼已不见了踪影,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我们弯下腰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粗气,嗓子眼又干又涩辣蒿蒿的,两条腿也软了,围巾早从脑后滑落,狂风一吹,头发更加凌乱。
周围仍是一片寂静,没有人影,没有村庄,只有望不到边的大甸子。风吹得更加猛烈,整个天空阴沉灰暗,太阳不知藏到哪去了?
当天空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拖着疲惫身躯的姐妹三人才回到了家。
走进家门,李大娘和妈妈正在灶前忙碌唠着嗑 ,抬眼看见蓬头垢面、情绪低落的我们,李大娘便猜到了几分,她急切问起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按她预想,我们可能还要晚些时辰才能回来,老挡子一阵快言快语,将今天的所遇一切统统吐了出来。
“那也不能白干,蒋老师,你要让杨队长出车把那些柴禾拉回来,大冷的天,孩子们干活儿不容易!”李大娘说。
说来也巧,正是这天晚上,杨队长来家串门了。
杨队长是余家屯第六生产小队队长,一把手。
这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庄稼汉,长得人高马大,个头足有一米八十多,他眉毛浓重,满脸络腮胡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着亮光,似乎浑身上下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力气,他思维敏捷,善于言辞,说起话来干脆利落,给人一种足智多谋、办事稳妥的感觉。虽然他只读过初小,但在余家屯的百姓看来,他可是个正经八百的文化人,他能看报纸,读文件,就是砖头厚的小说也能完整读下来,一般的字难不倒他,他有个习惯,就是查字典,碰到不会的字就学,他家那本没了皮、飞了边的字典已被他翻烂了,他家是余家屯唯一订报纸的家庭。因为他喜欢阅读,记忆力又好,所以他的眼界宽广,知道许多自己生活圈外的事。
他很愿意来家里与爸妈谈天论地,与爸妈聊得来。他与房东李大爷不同,李大爷唠嗑常常是一个人没完没了地说,爸妈是听众,而杨队长与爸妈聊天是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是对感兴趣话题的共鸣,有时还有不同见解的争论,看得出,爸妈非常欣赏杨队长的聪敏思辨,喜欢他的热情似火和质朴善良。闲谈中,杨队长常爱嘘寒问暖,询问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爸妈最不愿意麻烦别人了,有困难总是想办法自己克服。
当杨队长乐呵呵地跨进门槛,还没等杨队长说什么,李大娘就喋喋不休地讲起来,她说,蒋老师家的柴禾快没了,女儿老挡子帮姐俩去东甸子跑了一天,也没搂多少柴禾,还遇到了狼,她还说起张长喜派车老板来卖天价柴禾的事。
杨队长紧锁眉头听着,若有所思,然后背着手进了西屋。
爸妈热情接待了杨队长,爸爸还是那副怕麻烦人的样子,他说,柴禾嘛,他自己会想办法解决的,让杨队长不要操心了,已经脱鞋上炕的杨队长听爸爸这么一说,不禁爽朗地大笑起来:
“我说大兄弟呀,你就别客气了,你家没柴禾烧了,你说,你有啥法子?是到张长喜那儿买呀,还是你自己到大甸子上去搂,你兜里有多少钱烧呀?”杨队长不紧不慢地说着,他总是很亲切,称爸爸为“大兄弟”,他已经摸透了爸爸的脾气秉性,初来草原的插队干部哪有什么好办法。
“这么说吧,咱这嘎达漫山遍野全是柴禾,只是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入冬前家家户户就把柴禾备足了,寒冬腊月哪有出门搂柴禾的,别说是屯子附近,就是东甸子也早被人搂好几遍了!”杨队长两手一摊、眉毛一挑,看样子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了。
爸妈没吱声,全家人不知如何是好。
杨队长眨着两只明亮的眼睛看看爸妈,又瞧瞧姐俩,最后将目光锁定在姐姐身上:
“你怕不怕吃苦?”他试探性地问道。
“我不怕吃苦,我什么活儿都能干,不会就学呗!”姐回答很干脆。
“你怕不怕出门,你要是不怕,就让我闺女杨淑芹陪你一块儿去搂柴禾,到我三闺女家去住,那嘎达的柴禾又厚又禁烧,去个三、四天准能搂满满一车好柴禾回来!”杨队长说话的底气十足。
“行,只要你家杨淑芹陪我去,我就跟她走!”姐从小就有股子闯劲,冲劲。
“你就是身子骨单薄个头小点,搂柴禾可是个力气活儿,累着呢!”杨队长再次打量细皮嫩肉、身材不高的姐,摇着头嘿嘿笑了起来。
“力气活怕什么,个头小就不能搂柴禾啦,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是吧!”姐同样乐呵呵地将杨队长的话头给回了过去,她总是直来直去,她最不愿意听人拿个头说事了。
“那就这么定了,你准备一下,我和淑芹说一声,争取尽快动身!”杨队长要的就是姐的决心,他办起事来爽快利落。
“让你们家淑芹去搂柴?让女孩子干这么累的活儿?”爸妈不好意思。
“农村长大的孩子干点活儿算啥,力气有的是!”杨队长不以为然。
爸妈的眼光亮了,全家人的眼光都亮了,只是我有点替姐担心,她从未单独出过家门,况且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虽然有杨淑芹陪着,可杨淑芹也刚认识,搂柴禾那么累,一去好几天,她能挺住吗?
“姐,这回你可要自己去吃苦了!”我心疼她。
“谁让我是姐呢,我不去谁去?”姐认为搂柴禾这事非她莫属,个高个矮她都得去,苦呀累呀都得受。其实我也想去,只是杨队长没安排,也不知道他三闺女家的情况咋样?多一个人肯定增添麻烦。
杨淑芹与姐同岁,是个热情善良又能干的姑娘,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辫子齐腰长,两只大眼睛忽闪着,似乎总是在笑,她脸庞红润,一副健康有力量的神态,虽然只有十六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成许多,她已经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了,本来按她爹意思,不想让她小小年纪下地劳动,很想培养她上学读书,可杨淑芹没有承袭她爹喜欢读书、善于动脑的习惯,只上了小学四年级就再也读不下去了,她说自己就是干活的命,一看书就脑袋疼,一下地就没事了,她爹也没办法。
杨淑芹是杨队长第六个女儿,杨队长共有七个女儿,一个儿子也没有。说起杨队长的婚姻家庭,那可是村里老百姓津津乐道、百嚼不厌的话题,在这个崇尚生男孩的农村,杨队长这位堂堂男子汉竟然没有儿子。乡亲们开玩笑说,王母娘娘的七仙女下凡,一下子全扎到老杨头家去了。他结过两次婚,第一任老婆给他生了三个女儿后,不幸得病撒手人寰,第二任老婆带着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婚后又生了两个女儿,这样前前后后,杨队长就有了七个女儿。令人羡慕的是,虽然一帮女儿并非一母所生,日子过得也不宽裕,但全家人相处融洽,和睦有加,五个已经出嫁的女儿,个个对老两口恭敬孝顺。现在,家里只剩下亲生的杨淑芹和十三岁的妹妹了。
当晚,姐跟着杨队长去找了杨淑芹,乐于助人的淑芹听她爹说了帮忙搂柴禾的事,二话没说,欣然应允。她告诉姐,除了带好自己的衣物外,其它什么也不用准备。
两天以后,姐跟着杨淑芹走了,是坐大马车走的,杨淑芹的三姐家住在莲花屯,距离余家屯三十多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