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
任务一:探究作者,了解风格
谈话导入:星期天是快乐的,在这天我们可以放下书本,邀三五好友一同游戏、谈天;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做家务、郊游,感受家庭的温馨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个星期天是什么样的?说一说。那么作者笔下的星期天却是别具一格,先让我们来认识他。
活动1:走进作者,激发兴趣
1.介绍作者: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
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2.这样的作家,他笔下的童年什么样呢?让我们去学习一下吧!
3.自主朗读课文。
自主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词读准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活动2:读准生字新词
1.课文读完了,这些生字新词,你会读吗?自己用好暂停键读一读。
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
(1)明媚、蚂蚁、念念叨叨、绊倒、原谅、耽搁、揉动、绽开、惆怅、搓衣服、惊惶、亲吻、依偎、消逝。
(2)读一读,找发现。这些生词可以分为几类,试一试。
如:描写情景的:
描写人行为的:
描写人心情的:原谅、惆怅、惊惶
再读一读,强调“绽”的读音,“耽搁”在词中读轻声,“念念叨叨”与“念叨”读音的不同。
自由练读。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着妈妈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作者是如何把这件事情写好的呢?
任务二:初感心情,学习写法
活动1:读懂课文
1.抓顺序。浏览全文,作者写作的顺序是什么?时间顺序。
2.抓中心。出示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找发现。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师: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呢?总领全文。
(3)如果把第二句话改为:“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行不行?
3.理脉络。试着给文章划分段落。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试着说一说,想一想每个部分大体写什么内容?说明理由。
活动2:交流心情
时间如此的漫长,作者等待的心情怎样呢?
浏览全文,我们发现跟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是?我的心情。
1.抓心情。自由浏览课文,把文章体现“我”心情的词语圈出来。
2.我交流。
预设:
第2自然段“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读出“我”的期盼。
第3自然段“走吗?”“您说了去!” “买完菜马上就去吗?”
第4自然段“这段时光不好挨。”
第5自然段“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
这些写出“我”的焦急、兴奋。
第6自然段“还去吗?走吧?我一声不吭,盼着。读出“我”的失望。
第7自然段“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读出“我”的绝望。
梳理文中“我”的心情变化:
期盼——兴奋——等待——焦急——失望——绝望
3.关注时间变化。
随着我的心情变化,大家关注一下文中时间的变化: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无可挽回地消逝
小结:文中“我”一次小小地期盼最终变成了泡影,人物地心情非常真切地通过朴实地语言展现在我们眼前,环境地变化与人物地心情息息相关,让我们再用心去读读课文。
活动3:交流期盼,学习写法
1.读读第2——5自然段,画出体现“我”心情的句子,思考: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
2.学生交流:
预设:
(一)交流“……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体会了“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追问:为什么如此期待的一天却记不清去哪儿了呢?
(二)交流“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体会“我”心情非常的愉快,感觉阳光都是美丽温暖的。
(三)交流“这段时光不好挨。”体会我等地时间很长,我在耐心地等待着母亲。
追问:从哪些地方看出时光不好挨呢?
“我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着看了多少回的画报、想象画报中人物的生活”通过人物的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写出了我在等待中找点事做,没有放弃,也不敢触碰母亲,生怕失去什么。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通过环境描写,写出我等待的过程无比的寂寞。
体会写法: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四)交流“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腿底下……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体会出我等待时间非常的长,内心非常的急切。
追问:“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什么?
母亲是非常的忙碌的,不是故意不带我去的。
追问:这段话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以儿童的视角来写,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更加显得真实。
3.小结心情:
文章的2至5自然段,作者一开始是满怀期待的等待母亲忙完,心情是愉快的,后来显得有点焦急,但是还是耐心的等待着,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行动等,在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自然表达情感。
4.带着学习的写法,再读一读课文。
任务三:仔细观察,用心写字
活动1:认读生字,积累词语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媚、蚁、叨、绊、谅、耽、揉、绽、惆、怅、搓、惶、吻、偎、逝。
2.读读这些生字,看看自己能给它们组多少个词语,或者选择说句子。
活动2:抓住关键,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观察这些生字,找出难写的字。
2.再仔细观察,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媚:右边上面一竖不能丢。
叨:最后一笔是捺。
惆、怅:形容心情的,两个字都是心字旁,竖要挺直。
偎:书写时右边不能多加一撇。
活动3:书写生字,互评反馈
1.写字练习:在练习本上写。(提醒写字姿势)
2.评析反馈:围绕要点,家长或老师点评;点评后再写一个,与前字进行对照,看看自己有什么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