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中的动态完善路径研究

【摘要】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应嵌入贯穿全程的表现性评价,运用评价规则观察学生语文实践过程及产生的成果,以此评价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实现学生素养的落地。实践中通过预估结果确立“要”,内向驱动生成“能”,复盘整理提炼“智”,探索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和任务生成,评价维度与量规完善,素养表现与等级描述的系统化操作要领和动态化完善路径,为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和运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尝试。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表现性评价;完善路径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符合核心素养时代要求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基于标准、素养导向、高阶思维可视化的评价工具,对于评估学生在完成真实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动态、全面地反映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是项目化学习高质量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语文项目化学习中,表现性评价起到了支撑与引领的关键作用。
目前教师在自主开发与使用表现性评价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同时在项目化学习中运用表现性评价也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本研究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围绕核心概念“动静态描写”,设计了“童眼看校园”的语文项目化学习活动,探索了表现性评价的动态完善路径,并提炼了相关的实践经验。具体的研究框架如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OHUQKndc0HlPvx7T0Ta9f1AW392CefglbR42xv4ZmEJP0phZvf1DKgAvQH3nicIwib75IdmHtpEE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预估结果确立“要”,生成评价目标与任务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OHUQKndc0HlPvx7T0Ta9fnAePKP5HcNbGpLJ3ibRt6dfkUJF1jsicV5Lib7N2ASibTakbCcTBicQfXj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项目目标是单元项目开发的立足点,基于此提炼表现性评价任务,再设计评价维度。在前置设计时,应考虑学科知识、评价目标和表现任务之间的紧密关联,以使得评价真正内隐,成为学生素养提升的支撑。
(一)知学科知识
在语文项目化学习中开展表现性评价,教师要立足实际,进行项目目标的开发,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和单元学习目标,找到要素关联点,生成项目学习目标。统编教材五下第七单元的阅读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要求选择一个情景,确定讲解内容,搜集资料,根据提纲按照一定顺序讲述。纵观单元主题和内容,本项目锚定“体会并练写动静态描写”和“搜集资料”两个语文要素,以“如何向三年级同学介绍校园”为驱动性问题,遵循学生语文学习思路形成问题网络,制订如下项目学习目标:
(二)
如何将项目目标转化成表现性评价目标呢?可从项目目标中提炼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将其作为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具体指标。以“童眼看校园”为例,提炼出如下表现性评价目标: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OHUQKndc0HlPvx7T0Ta9fomK2SyA98DO5UQicDnWIJbXibmUo3iaasdvib3uTRXjo2X1pcjWKgaRTS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表现性评价目标可通过挖掘学生可观可感的外在表现来确定,只描述行为,不限制结果。如项目目标1为“阅读课文,体会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通过阅读和交流活动,可了解学生表现。因此,将具体的交流内容融入表现性评价目标的表述中,即“促进学生阅读课文,积极交流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的学习体验和认知要点,提升语文素养”。其他几条目标的提炼方式同上。这样的表述明确指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开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学习过程,也让教师针对目标,精准地预设项目成果。
(三)
学习的真实性即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专题学习,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迁移运用核心概念,提升核心素养。基于“运用动静态描写的手法创作,并融入资料进行介绍”这一大概念,笔者设计了能够迁移运用该大概念的核心任务——写校园宣讲稿。围绕核心任务,设计了如下表现性任务框架图: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OHUQKndc0HlPvx7T0Ta9fXxYE5ibH5a3k0sfzMmKCNticamjYPISH8hfaug1ic7QUnR27qFIsVGamA/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设置三个子任务:小组合作确定景点,规划路线;学习课文《牧场之国》《威尼斯的小艇》和微课《搜集资料小妙招》,学习动静态描写、运用资料写好校园宣讲稿;通过学习《金字塔》,制作宣讲辅助卡,实地宣讲。这三个子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阶设计,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任务学习的基石,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为三年级同学介绍校园)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内向驱动生成“能”,完善评价维度与量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OHUQKndc0HlPvx7T0Ta9fnAePKP5HcNbGpLJ3ibRt6dfkUJF1jsicV5Lib7N2ASibTakbCcTBicQfXj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表现表现性评价主要包括评价维度、表现水平和等级描述等要素。精准的维度划分能促进学生对目标与任务进行深层次理解。根据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特点,项目成果主要有这几类: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OHUQKndc0HlPvx7T0Ta9fCticSibkMukalCWVXNiasetHFhe9hIM7Z1jCEkXzU6CvYwGhpoFLRT5og/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设计评价维度时,要结合语文要素,对项目成果的形成过程进行分解,可以根据单元学习任务,确定一种或综合多种的成果类型,以此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
(一)具体作品的表现要领
在项目化学习中,作品以一定的载体形式表现出来,是能够直接被人感知的具体成果。教师在开展项目化学习前,就要设想学生最终呈现的作品样态,并围绕作品的完成过程或作品的组成部分设计评价维度,帮助学生在开启项目前就明确成果的形式以及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驱动学生有方向、高质量地完成。
“童眼看校园”项目化学习,其成果的具体作品——校园宣讲稿。从写校园宣讲稿入手,评价一篇习作,可以从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语言表达等维度设计评价量规,以便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准确地完成相应的任务。以下是初稿的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表1):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OHUQKndc0HlPvx7T0Ta9fAzI0IfRzMZgt2TBqia26DjOia6B09fUibRhGaBmJdx50J3fVrptvGtvU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完成一份符合要求有质量的校园宣讲稿,学生需要经历“初稿(学习静态描写)——二稿(补充动态描写)——三稿(增补搜集的资料)——成稿”几次任务经历。因此在对草稿的评价基础上,对于最终成稿的评价维度从描写内容上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运用资料”等三个角度展开,具体如表2:
表2
学生在完成一个景点的撰写和修改后,就可以迁移运用已经学习到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和运用资料的的方法,依照评价维度和指标进行自主创写其他景点,从学习到运用,真正习得表达。
(二)行为表现的连续观察
行为表现,即在项目化学习中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对此,可从学生行为的合理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操作方式的具体化程度等方面设计评价维度,力图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呈现学习的成果。如“童眼看校园”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示是向三年级同学介绍校园。成果落实了单元口语交际《小小讲解员》的要点,统整美术(制作图文结合的宣讲辅助手卡)、社会历史(搜集整理校园文化的资料)等学科元素予以呈现。围绕“介绍内容、讲述语气、仪态动作、随机应变”这四个维度设计评价量规(表3),引导学生掌握做合格讲解员的技巧。
表3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OHUQKndc0HlPvx7T0Ta9fFQopKZpqNLVslKAe8qKERmicciaUODHfiaRS5Ov3bwTvl4c9vbpmUWbsA/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教师需把握学情,对成果有一定预判,以此确定评分维度与要素,再具体描述各个等级学生的行为或成果表现,并前置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清晰细致的反馈,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调整学习,走向目标。
复盘整理提炼“智”,描述素养表现与等级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OHUQKndc0HlPvx7T0Ta9fnAePKP5HcNbGpLJ3ibRt6dfkUJF1jsicV5Lib7N2ASibTakbCcTBicQfXj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不同的单元项目指向不同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需要的评价维度也各有不同,但均需立足“学情实际”才能在设计评价量规时,准确关注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所处的水平,继而分析项目目标的达成情况,真正做到目标与评价一致。
(一)教师前置设计,过程优化
在表现性评价中,评价维度明确了评价组成部分;表现水平是指不同维度表现出的层级,一般用“初级、良好、优秀”或者星级等进行表示,等级描述则指用语言描述达不同等级或水平的具体表现。“童眼看校园”项目化学习的最终学习成果展示是向三年级的学弟学妹介绍校园。对于成果展示的评价,教师根据学情,前置设计(表3),用于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要组建小组团队,分工合作,为了评估学生参与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更为了考量学生对核心概念理解和迁移运用的效果,准确评价学生的具体表现,需要借助等级量表(表4)对学生的出项表现进行评价。从表3到表4,教师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在过程中不断优化。
表4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4OHUQKndc0HlPvx7T0Ta9fdNmbYf3q0e2z8m4DXCdbGnx5kTUtlqwqUUOrXiaCwMkSJzKCbB9s7Og/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二)学生参与制定,发挥能动
学生的反馈、反思、修正行为都是真实推劲学习效果的强力抓手。将项目化学习与表现性评价进行整合编制运用于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学习过程是多样化的、充满探索式乐趣的。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反馈信息不断地促进着学习效果提升。因此,邀请学生参与复盘整理,和教师一起合作修正评价细则,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能让评价充分发挥作用。
开展嵌入表现性评价的项目化学习时,学生依据项目任务来完成一定的作品并面向公众进行展示以佐证学习成果。以“童眼看校园”成果出项为例,展示对象除了本班师生以外还有三年级的同学等。学生在向这些真实的受众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时,能够充分地运用所学锻炼所能。由于受众对象较多,因此不同受众的评价重点可以有所侧重。
1.他人评价,展成果作品
在成果出项时,邀请三年级的同学作为“专家”参与评价,在正式出项之前,邀请家长和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学生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多种不同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成果。邀请学生参与评价规则的制定,充分拓展评价的多样化和专业化。
2.小组评价,展过程证据
“童眼看校园”项目化学习,学生组建四人小组。无论是商定介绍路线、学写宣讲稿,还是组内练习宣讲,都需要合作完成任务。因此小组内的互评,不仅有助于监督每个成员有质量完成任务,并且有利于组员间互相学习,收集过程努力的证据。
3.自我评价,展成败心理
项目化学习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并在过程中提升问题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坚持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学生可以在过程中或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参与的自我小结,总结进步,反思不足。
学生深度卷入评价之中,能更好体现表现性评价的功能。在明确了目标和学习任务后,学生对学习成果产生目标和期待,也会对成果做预判。根据活动目标,评价规则由项目小组参与共同制订,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可采用自下而上师生共同研制评价量规的形式,在师生之间达成一致的评价认知,生成项目出项成果复盘评价表(表5),帮助学生理解评价标准以及评价量规各个维度和描述的内涵,将其作为自我指导与监控的支架,指引与审视自身的学习,从评价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表5
(三)师生复盘整理,合作修正
评价规则并非一成不变,随着项目学习不断推进,调整与完善。过程中,通过讨论协商逐渐完善评价规则,更能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学生明确“需要去哪里”“自己在哪里”。出项后,教师保留不同层次水平的作品,根据学生的成果水平,再复盘优化表现性评价准则,形成“反馈-反思-修正”的循环过程,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项目化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可迁移的语文概念性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提升素养。表现性评价以其多元化、动态化的特征,不仅指向行为表现的结果,而且指向过程,成为项目学习常用的评价方式。嵌入贯穿全程的表现性评价,运用评价规则观察学生语文实践过程及产生的成果,以此评价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实现学生素养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