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更是概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提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一直觉得一个班要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不流于形式,而要让其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而我觉得最好的文化莫过于中国古代经典作品,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对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可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主动阅读,汲取古诗词中的营养呢?刚好这学期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古诗词综合实践单元,于是我就想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去读书本上的诗文,去读课外书中的诗文,去接触传统文化,爱上古代诗词,从而从一个侧面爱上阅读。为此,在语文课上我特意讲的比较慢,同时在课上除了教材中的经典诗篇,又尝试通过吟唱、吟诵、动画、纪录片的各种方式呈现了更多名篇、佳作。
在激起学生读的兴趣上,我首先想到了唱,于是我在网上搜集诗词演唱的音频,自己边听边学,课上当我说到这首诗还能唱时,果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显然很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注意力已成功被我吸引,紧接着我开始吟唱。整个过程学生特别安静,唱完后学生给予掌声,并表示要学。我便顺水推舟,提出如果他们能背过“歌词”,我便教他们,这下兴趣来了,当然在学生背过后,我也履行了承诺。还提出了“某某也可以唱,如果大家背过或者把‘歌词’带来,我也可以叫你们哦!”这样就顺利地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下来,我想到了诗词中的意象,可以说每一个意象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或纵情写意山水,或工笔细描叙事,或浓彩,或淡墨,让人沉浸其中无限回味。在课上我就抓住意象之美,让学生在诗词中圈画意象,配上适合情景的音乐,配上与意象相符的国画,辅以对创作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诗词的独特魅力。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之美不仅在于用词,在于音韵美,更在于意象之中的情感美。并在课上尝试让学生用更换意象的方式,初步尝试创作诗歌。课上学生积极性较高,虽创作不那么贴切、但依然热情不减。对于古诗词能唱,也是很感兴趣。可以说学生阅读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氛围也有了。
那么如何扩大阅读量,使学生进入到课外自主阅读中呢?我想到了开展活动。为了让传统与时尚接轨,传承与创新兼具,我将这次活动名字定为了“厉害了,我的诗”,一则是指读得好厉害,一则是指创编得好厉害。又给了学生一个月的阅读时间,同时在此期间,我利用班会课抽出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活动。从《诗经》、《论语》、古文到唐诗宋词,可诵可歌,对于孩子们来说将是一次古文化的传承,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一月后,我在学生刚学完语文第六单元轻扣诗歌大门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两部分进行准备。组内一部分先在小组内先评选好一些的原创儿童诗、抒情诗,选中后练读为展示做准备。另一部分则负责古代优秀诗词的选取,选出自己组喜欢的诗或词,安排组员进行练习诵读。
在奖励机制下,各组选手都做了充分的赛前准备,活动中选手们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振奋,或抒情朗诵,或激昂高歌,抑扬顿挫。他们演绎出了自己心中对作品的理解,给人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通过比赛,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古典诗词朗读的兴趣、使更多的孩子爱上了中国的文化,丰富了校园生活,同时也增强了小组间的凝聚力。从同学们真情而认真的表演中,从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微笑中,可以看出这次活动实现了“传承古文化”的预期目标。经过活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升了班里孩子们的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修养,丰厚班级人文底蕴,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活动虽已结束,但经典诵读活动还在继续,因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根基,是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财富,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抓住契机,通过诵读文化经典,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借这片肥沃的土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任重而道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