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化作业,是在项目化学习原理指导下,结合课文内容而设计的一种作业。设计项目化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基于语文要素,确立准确的作业目标;二是立足作业目标,设计完整的作业体系;三是依据作业体系,引导学生开展学练交融式的实践。
关键词:作业设计;项目化作业;《鸟的天堂》;语文要素
项目化作业,是教师在项目化学习原理指导下,立足学情,结合某一篇课文内容而设计的,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作业。它具有相对清晰的作业目标、统一的作业主题和明确的作业任务序列,故而耗时较短、可摒除不必要的训练,并能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作业目标模糊、体系零散、学与练脱节等弊端。本文以《鸟的天堂》作业设计为例,从确立作业目标、设计作业体系、展开作业实践这三个方面出发,探讨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应用,以期为一线教师在“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提供新的思路。
#
一、基于语文要素,确立项目化作业目标
语文要素体现了学生所需要重点掌握的语文核心知识与能力,它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应成为项目化作业的核心目标。作业与教学的目标保持一致,才能合力推动语文要素的落地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一)
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准确落地
单元语文要素规定了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也规定着作业的训练重点。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可让项目化作业的目标更加精准。尤其是项目化作业的核心目标,要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展开。例如,《鸟的天堂》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精读课文,主要讲了巴金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由此,笔者确定本次项目化作业的核心目标是“体会‘鸟的天堂’傍晚的静态美与早晨的动态美”,项目中的各项作业都要指向这一目标的达成。
(二)
指向年段语文要素的复习巩固
在确定项目化作业的目标时,也应考虑年段语文要素,实现对前后所学的勾连。年段语文要素可通过综合分析多册教材来把握。例如,在设计《鸟的天堂》项目化作业时,笔者梳理了第二学段的语文要素,发现“观察要素”和“语言表达要素”反复多次出现,于是笔者确立了“了解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体会并积累优美、准确、生动的语言”这两个辅目标,让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稳步内化;这两个辅目标的落实也能助力本单元“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要素的达成,因为动静之别,有赖于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动静之美,则有赖于作者优美妥帖的语言表达。
#
二、立足作业目标,设计项目化作业体系
项目化作业的核心目标准确定位后,就需要立足目标,科学设计项目化作业体系。教师可从设计匹配课文的作业主题和制订助推课堂教学的作业任务两个方面着力。
(一)
设计匹配课文的作业主题
项目化作业的主题不是随意而定的,而应与课文相匹配。教师可综合考虑课文的内容主题、文体特点来设计项目化作业的主题。例如,《鸟的天堂》是游记类文章,笔者设计的项目化作业便以“‘鸟的天堂’打卡攻略”为主题。这一主题不仅高度契合文本,而且能与学生生活相衔接,体现项目化作业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心智灵活的人”的特点。
(二)
设计助推课堂教学的作业任务
项目化作业为课堂教学服务。它的介入应对教学起到助推作用,帮助攻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一起致力于语文要素的落地。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在设计作业任务时可综合考虑教学重难点,以期作业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例如,笔者在“‘鸟的天堂’打卡攻略”主题下,开发了协助内容概括的信息填写作业,落实“感受静态美和动态美”目标的拍照、录像作业,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的展示作业,详见表1。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lQUhmWNzreeL5iaOobhVKgbKN3Lg8duYkVO5WvXCPDCZFUdOIpJHJoT6d1SMyCd6BrC8UUfdPqwGxY1q8hBtKA/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当然,这些作业也不能随意介入课堂教学。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从易到难有序编排;其次,各项任务的介入需要寻找合适的时机介入,与课堂教学合力助推学生突破难点,从而更好地达成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共同目标。
#
三、依据作业体系,开展学练交融式实践
(一)发布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博士指出:“项目化学习比较公认的优势在于吸引学生的主动投入。”项目化作业因其情境性、任务性的特点也可对学生形成吸引。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即可发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鸟的天堂》导入环节就出示项目化作业的第一个作业任务(如图1),并简要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很幸运,能与巴金一起去打卡‘鸟的天堂’。我们边游览,边制作一份打卡攻略,给没有去过的人参考参考!”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lQUhmWNzreeL5iaOobhVKgbKN3Lg8duYbfF7WMeoho4O1gtyRZzeAc1FPTmEP9e3wmRA5GlOyOHYgJQL8BStcw/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学生初读课文后,就按照“作业任务一”的要求从文中提取基本信息。以“打卡次数”“打卡时间”“打卡对象”“交通工具”四个基本信息为支架,学生不难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这一作业以新颖的角度、精美的形式,变革了传统课堂的整体感知和概括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介入,让课堂教学不再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而是生动灵活、充满趣味。
(二)任务驱动,深入研读文本
项目化作业介入教学后,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会对文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读。项目化作业在设计时与课堂教学进行了紧密衔接。故而作业中的任务可在课堂上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促进学与练的融合。例如,笔者在精读课文环节,引入了“拍摄榕树美照计划”(作业任务二)和“录制群鸟视频计划”(作业任务三)两个作业任务,并以美化后的图示呈现给学生(如图2、图3)。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lQUhmWNzreeL5iaOobhVKgbKN3Lg8duY0S4sGQXphMpx8eSQJZyjXgWqbstGozdicL92icicq0OXXgLqafzyoBfibw/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在“拍照”和“录像”两项作业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当起了“摄影师”和“录像师”,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榕树”和“鸟群”语段的研读品味中。通过为榕树拍照,学生发现了作者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根据语言描写发现了榕树大、枝干多、充满生命力的特点;通过为鸟儿录像,发现了作者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的观察顺序,根据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发现了鸟儿生活的自由和快乐。通过两项作业任务的对比,学生更体会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不同,实现了本次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作业驱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反哺作业,两者交织发展,相互促进。作业价值得到彰显扩大,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
展示成果,复盘巩固所学
项目化作业需要产生可视化的成果,通过成果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带来成功感和自豪感。故而也要注重在课堂中利用作业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发挥作业评价、诊断和激励的功能。笔者在设计“‘鸟的天堂’打卡攻略”前三个作业任务时就注意作业形式的美观,学生在逐一完成后,作业本身就成了优秀的项目成果。而“展示《攻略》,宣传景点”(作业任务四)更是为学生展示课堂所学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该作业任务作用有三: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二是巩固文本知识,深化内容理解;三是用不同的语气、节奏介绍树与鸟,通过朗读,再次回味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区别,夯实对语文要素的掌握,积累语言。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既复习了整堂课所学,又能暴露一部分学生的偏差和漏洞。
项目化作业进入课堂后,明确的作业任务自动帮教师砍去了冗余、低效的教学环节,让教学内容更集中、教学环节更紧凑、教学目标更明确。另一方面,作业与课堂教学的高度融合,让学生可以边练边学,边学边练,作业线与教学线“双线交融”,不仅激活了作业诱发兴趣、助推教学、培养合作能力等功能,更是保证了课堂的作业时间,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核心作业也基本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