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元整组视域下“词句段运用”的路径探索

(2022-04-26 16:02:07)

统编教材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编排。一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二是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等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和能力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中。“词句段运用”的内容编排承接单元的内容或语文要素,对语文知识点、能力点进行实践运用,与单元语文要素实现无缝对接,体现内化到灵活运用的过程,真正实现读写结合,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笔者在“词句段运用”板块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现以四年级下册“词句段运用”板块教学为例浅谈这些探索。



一、研读教材,明确目标

——形成“语用”合力

教师在进行“词句段运用”板块教学的时候应整体研读教材,明确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一)明确能力目标

《语文园地》作为单元学习的“终点站”对单元核心目标进行梳理、巩固和提升,指向单元语文要素也体现学段目标。它与单元篇章页相互勾连形成前后呼应,由篇章页提出目标到阅读教学中落实目标最后到语文园地中练习巩固达成目标的一系列有梯度的安排。而且每册每个单元中的篇章中的语文要素又是基于学段特点的,在原有的基础上层级提高。“词句段运用”板块大多以练习的形式成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展现语言训练要点的重要载体。教师要通过对整个单元的研读明晰这一板块所对应的本单元的能力达成目标,以确定训练的必须达成点和提升点。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诗歌,单元语文要素为: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体会诗句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的表达效果和仿写诗句表达恰当的情感,很明显是在检测学生能力的掌握和实践。


(二)明确内容关联

部编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体现单元设计的整体性。《语文园地》中的部分内容都本与单元课文内容高度关联,与单元整体目标一脉相承,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强化和突显。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材料集中展现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点,更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教材从学段整体上来看,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特点。如“修改符号”的学习与运用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在统编教材中的安排如下图。如图表所示(图1)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Iu6CrhWOhB0WUicz8ibhB8fEItiaYCpicibeNEibeqcNBZFFyI4OP2oOxBYgQdZkbQ9HAZpVCnPlStvD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统编教材“词句段运用板块的训练内容是全面的、科学的,是一个前后关联的体系。教师要研读教材,明确内容上的关联,厘清训练思路,落实训练的目标。


(三)指向学科本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板块安排了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将词语积累、词义辨析、句子品读、仿写练习等内容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育的特点。

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基础上,发现以上的一些联系,明确内容的关联,确定明确的目标,努力做到指向学科本位,拧成一股强大的“语用”合力。



二、整组备课,随文植入

——强化单元语文要素

(一)整组备课,语文要素了然于胸

“词句段运用”板块并不是一个独立割裂的板块而是与单元语文要素及其他的单元资源形成有机的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要有整组备课的意识,在单元研读时要敏锐地捕捉到关联点,构建出严谨而科学的阅读教学与“词句段运用”融通的体系。不仅要解读整个单元语文要素达成目标,另外还要解读整册书的语文要素达成目标,甚至还要解读整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宏观解读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本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整个单元存在哪些关联,可以搭建哪些整组教学支架,以便有效整合教学课时,让教师对“词句段运用”需落实的语文要素 “成竹于胸”。

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通观整组课文,从《古诗三首》中发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关键诗句;从《“诺曼底号”遇难记》找到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动作,深入解读人物形象,习得感受品质的方法;从《黄继光》、《挑山工》实践这种方法。《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总结方法。“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体会连续的动作表达人物品质并仿写。可见语文要素的落实是有梯度的螺旋性上升落实的。再纵观学段的语文素养的目标安排,可知这个单元的学习是为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和下册“学习并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打下坚实基础的。这样备课时就有整体观,教师就更清楚在本文、本单元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二)随文植入,落实语文要素

“词句段运用”的本质在于巩固和练习,应以实践操作的方式融入阅读课教学之中。教师要避免程式化的机械生硬的教学,而需要在巧妙融通的基础上,将“词句段运用”的练习适时地融入阅读教学体系中,并将其视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特定语境中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训练,然后再在“词句段运用”练习中进行巩固,举一反三,方能到达“输入”的目的。

教师在备课时教学实践中要通过纵观全局,对整个学段、对整册,对整组有深入地了解,然后进行整组备课,让语文要素了然于胸,教学中采用随文植入,让语文要素预先落地。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中要求学生体会冒号的用法,再选择仿写。在教学《猫》这一课时就开始渗透,当学到“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这段时,就引导学生关注并体会冒号的用法。教学《母鸡》时,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并体会,达到渗透强化。然后,植入练习,随文写话。教学《白鹅》一课时,不仅渗透体会冒号的用法,还可以让学生借助板书或作业本习题学习冒号的用法,教师给出句式,让学生仿写:白鹅真是个高傲的动物:                            。在体会写法与自主仿写间搭建了一个台阶,到“词句段运用”写话练习时,学生就不会觉得有难度了。



三、方法提炼,支架铺路

——实现能力习得

(一)创设情景,关联生活,唤醒认知动力

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广博而丰厚的生活资源,积极创设、再现生活情景,为学生搭建言语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多感官体验,丰富学生的言语素材,让学生的言语实践更轻松,更高效,更实用。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词句段运用”:仿照句子,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动作的时候。教师采用表演的方法创设情景,教师从门口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让学生观察老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学生零散的回答中,师生一起梳理老师的连续的动作,然后让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练习。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文从字顺地有条理地表达,将情境中的兴高采烈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畏惧的心理消除,为学生的表达力的进一步提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细化思维,搭建支架,推进语用能力训练

细节决定成败,好的细节描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四年级下册的“词句段运用”编排中就有很多是训练学生写具体、写清细节的。教师应对“词句段运用”的内容进行精心地设计,坚持“授以渔”,重视写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破解写具体,写清楚细节的写作密码,并细化成为思维导图,形成形象直观可视的思维支架,以扎实推进语用能力训练。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破译句子的写作密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写景物的顺序,师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图2)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Iu6CrhWOhB0WUicz8ibhB8fvOe59yKvw0RKiaa6ekE8x4hKFjzlhJjARaYiar8oscdK2168ibiazSkF8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然后放手让学生观察图画并仿写,就轻而易举了。


(三)梯度训练,勾连已有能力,提供思维阶梯

“词句段运用”的教学应重在落实学生最终的“习得”,将知识和能力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所以,“词句段运用”的训练设计得是否合理、有效,很大程度上建立是否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有梯度地安排,进行时适度地提高和拓展,避免生硬地割裂和想当然的一厢情愿。

如前所述第四单元的体会冒号用法再仿写的练习中,教师就可以合理地设计有梯度的,在已有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搭建一个由易到难的思维阶梯,逐步实现学生能力达成过程。

这样创设情景、细化思维、有梯度的方法指导,让“词句段运用”的训练更轻松、更有效,内化知识和能力,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