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领域观摩活动案例:好饿的小蛇

分类: 活动设计/活动案例/活动评析 |
小班语言领域观摩活动案例
范
使用教材:选自小班绘本
设计意图:
《好饿的小蛇》是一个展现幽默、滑稽的故事,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首先,故事形象简单,主人公是一条小蛇,虽然里面出现的食物多种多样,但是特征明显,又是幼儿平常生活中易见的,便于幼儿理解。其次,故事内容重复、语句单一“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啊呜——咕嘟!啊——真好吃”,适合小班幼儿进行复述。《指南》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积极回应”是幼儿期语言学习的要点,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好饿的小蛇(绘本阅读)
活动目标:
1.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并学会说短句:啊呜--咕嘟,把xx整个吞到了肚子里去了。
2.尝试自主阅读,理解绘本的内容,用所学短句描述画面内容。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本
活动过程:
一、以课件小蛇图片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有关小蛇的故事书,看,这就是故事书里的小蛇。
1.谁知道小蛇是怎样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蛇走路的样子。
2.它张大嘴巴想干什么?
3.小蛇扭来扭去去散步,它会找到好吃的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我一播放图片,孩子们都看出了这是一条小蛇,当我问孩子们“小蛇是怎样走路的”,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出小蛇走路的动作,但小班的幼儿词汇量较少没办法一下子用语言来表述,这时我就把词语给孩子然后带着孩子边说边做,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小蛇是扭来扭去的走路”。)
二、出示小蛇吃苹果、香蕉的绘本画面,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小蛇吃苹果”的画面
1.小蛇扭来扭去去散步,小蛇找到了吗?它找到了什么?(苹果)它找到一个怎样的苹果?
2.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苹果的体态动作。
3.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小蛇吃过苹果后的样子”,发现原来是小蛇将苹果吞了下去。
(我先出示苹果的图片,再出示小蛇吃了苹果后的图片,让幼儿猜测是小蛇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发现孩子们一下子都能正确说出水果的名称和猜测到小蛇的肚子是因为把整个苹果吞到肚子里才会变成这样,说明了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也为后面的故事起了引领和借鉴的作用。然后我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小蛇吃东西的样子并用语言提示,孩子们很感兴趣,都能跟着我边说边做,这样孩子们就把短句学会了。)
(二)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小蛇吃香蕉”的画面
1.师:小蛇扭来扭去去散步,你猜这一次它吃了什么好东西?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原来小蛇是吃了长长的弯弯的香蕉,所以身体变得弯弯的了。
2.师:小蛇是怎么吃香蕉的呢?谁来学学看。
(这次我先出示小蛇吃了香蕉后的图片让孩子们猜测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小蛇吃了香蕉”,我接着问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孩子们有的说“像箭一样”、有的说“弯弯的”,这说明了孩子们的观察很仔细、生活经验丰富,对第一环节吃苹果的图片已经理解。然后我问“小蛇是怎么吃香蕉的?谁来学学看”。通过第一环节吃苹果时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孩子们一下子就模仿出小蛇吃香蕉的样子。)
三、引出绘本,阅读绘本
(一)幼儿自主阅读
(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PPT,引导幼儿模仿小蛇吃东西的样子,并用短句:“啊呜--咕嘟,小蛇把xx整个吞到肚子里去了”讲述。
(通过用语言、表情、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小蛇吃苹果、吃香蕉的故事内容后让幼儿自主阅读并用短句讲述,在幼儿自主阅读时我发现大部分幼儿不是很懂得看书,孩子们就只专注看我们讲过的故事内容,后面内容就随意翻翻。这时,我就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后面的故事内容,但我一介入,好多孩子都跑过来找我让我教他们看,导致整个阅读常规太差、场面较混乱,因此在这个环节用的时间太长,影响了整个活动。)
四、结合故事结尾,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
1.出示绘本“小蛇吃树”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小蛇身体的变化。
2.出示绘本的环衬,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这是图画书的环衬,小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呢?
3.请幼儿说说对绘本的感受。
4.告诉幼儿绘本的名字。
(通过“小蛇吃树”的环节进一步凸显绘本故事的滑稽、幽默,体现绘本主题“贪吃”。我先出示小蛇看到苹果树的图片,问孩子:小蛇看到这样的苹果树,它想怎么做?经过前面内容的理解,孩子其实已经知道这是一条贪吃的小蛇,所以孩子们都回答:小蛇会扭来扭去爬上树然后把树吃掉。孩子们边说时还会边做出吃树的样子,说明孩子们已经对绘本内容已经熟悉、理解。当我问到:小蛇把苹果树整棵都吞到肚子里去了,它会怎么样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它会很难受。老师接着问:你从哪里看出小蛇很难受呢?大部分孩子观察到:小蛇的眼睛变成XX。这说明了孩子们都很认真观察。然后我让孩子们观察绘本的环衬,更体现出小蛇不仅贪吃还是一条聪明的小蛇,它懂得选择长满红苹果的树来吃。所以当我问到孩子们对绘本的感受时,就有大部分孩子懂得说这本书很好玩,让孩子们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师:小蛇散步的时候见到了很多的好吃的东西,我们也去散散步找找还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吧!
活动反思:
《好饿的小蛇》是一个幽默、滑稽的故事,它的内容简单,画面有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通过猜一猜、看一看,了解食物的基本特征。根据小蛇吃了不同食物后,肚子会变成不同形状。让孩子乐意的模仿小蛇,鼓励孩子用动作大胆地表现小蛇吃水果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体验模仿小蛇的乐趣。教师用游戏和夸张的肢体语言,让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绘本中的语言“啊呜--咕嘟,小蛇把xx整个吞到肚子里去了”。孩子的模仿性极强,都很乐意学小蛇扭来扭去和吃东西的样子。但是在自主阅读环节,孩子不是很懂得看书,只看我说过的内容,所以在这个环节常规较差、时间也拖得太长。这时候最为教师,我们可以灵活调整,发现孩子不会看书时我们可以缩短孩子自主阅读的时间然后集体阅读,可能这样做就不会影响整节课的效果,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这个环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