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领域观摩活动案例:空隙的秘密

标签:
365 |
分类: 活动设计/活动案例/活动评析 |
大班科学领域观摩活动案例
范
设计意图:
区域活动结束时,几个孩子在收拾建构区的奶粉罐和旺仔牛奶瓶,在收拾到最后时,孩子们说:老师,怎么这个柜子放不下啦?刚才我们就是从这个柜子里拿出来的,为什么会放不下了呢?我让孩子们自己对照玩具收纳柜的图示找原因,很快薇薇就说:老师,是不是他们放的太不整齐了所以才放不下,你看,这个图上放的很整齐,而且都看不到旺仔罐,小罐子放在哪里呢?……薇薇:老师,我们都放进去了,看,我们把小罐子放进奶粉罐里面,橱子就放得下了……于是,根据孩子们的关注点,生成这个活动。
活动内容:空隙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究,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空隙。
2.喜欢探索,大胆地表述自己与同伴的操作经验。
3.能与同伴协商合作完成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自己找伙伴每三人为一组;
2.每组操作材料:一定数量的大石头、小石子、沙子,带盖的大瓶子1个,记录表,汤勺1把;
3.生活中合理收纳的视频
一、出示材料,引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先来看看有什么材料?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些材料的形状、大小、颜色都不一样。
(在出示观察三种不同石头时,幼儿能够快速的关注到材料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
1.提出实验要求:
师:今天的实验要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合作,试一试把大石头、小石子、沙子这三种材料全部都装进大瓶子里。想一想可以怎么装,能把这些材料全部装进瓶子里?
2.出示记录表并介绍。
一边装,一个人一边做记录,先在上面写上你们这一组小朋友的号数,然后商量先放什么材料,再放什么材料,把你们组放的方法画在记录单上。
装的时候要注意在蓝色的箱子里装,尽量不把材料掉在桌子和地板上。
3.第一次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间有空隙。
⑵分享活动: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的实验?全部装完了吗?你们是怎么装的?
⑶(出示两罐已装好的材料对比)
引发思考:为什么一样多的材料,有的全部能装进去,有的装不下?你们在装这些材料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
⑷出示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本次活动所提供的三种材料在瓶子里的空隙有大有小。
(出示材料图)老师将这三种材料分别装在罐子里并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材料,大石头放在一起,会有比较大的空隙;小石子放在一起,空隙比较小,沙子间有没有空隙呢?(将水倒进装着沙子的瓶子里)对,也有只是这些空隙很小,用眼睛看不出来。
(在第一次的操作过程中,多组幼儿选择将沙子放在底部,大石头和小石子分别放在瓶子上半部分,材料无法全部装进去,一组幼儿选择将小石子放底部,然后投放大石头,沙子,材料投放完毕。在分享小结时,个别幼儿交流操作方法,成功的该组幼儿分享经验:沙子会掉到大石头的洞里去。师及时根据幼儿发现的经验,出示材料分装图,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空隙。)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
师:原来大石头、小石子、沙子它们之间有空隙,小朋友敢不敢再挑战一次?好,待会儿请小朋友,把材料重新分出来,三个人一起商量,想一想怎样装才能把所有的材料全部装进去?
2.第二次探索活动
3.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的方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提问:这回全部装完了吗?你们是怎么装的?为什么要这样装?
师小结:原来先装大石头,再装沙子或小石头,它们就会流到大石头的空隙里,把空隙填满,这样就可以装更多的了。看来充分利用空间是可以装入更多的东西。
4.教师激趣实验:那我们来看看这一瓶已经装得很满了,它还能不能继续装入水呢?认为可以的小朋友请举手,认为不可以的小朋友请举手
选择幼儿认为最满的一瓶,倒水渗透进去,使幼儿发现空隙其实还没有填满,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物体空隙秘密的兴趣。
师:为什么看起来已经装的很满瓶子还可以装进水呢?
刚刚我们在前面就试过了沙子之间的是有空隙的,知识这些空隙很小。我们用眼睛看不出来。水更小,它流进了沙子缝里,所以看起来已经装的很满的瓶子是还可以装进水的。
(通过第一次操作经验小结,大部分幼儿第二次操作时,投放的方式出现了多种方式:如混装,一边观察一边投放,装几个大石头,装一点小石子,装一点沙子,再装大石头、小石子、沙子;或是将大石头或小石头放底部,最后放沙子。在操作过程中,个别幼儿会摇晃瓶子或是敲击瓶身,使沙子落入空隙。在倒水入瓶进一步提升环节,大部分幼儿初步认为还能装水是因为沙子能吸水,通过教师引导沙子的空隙能装什么,幼儿很快理解是水填补沙子的空隙。)
三、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1.师:今天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材料之间有空隙,充分利用了这些空隙,让瓶子装入了更多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利用空隙,节省空间的例子,一起来看看。
2.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合理摆放物体,减少物体间的空隙,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摆放更多的物品。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节省空间,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充分利用空间,合理摆放,就可以放进更多的物品。下次小朋友整理玩具的时候也可以试一试节省空间的好方法。
(旅行箱的整理收纳视频让幼儿真实的感受到合理填充空隙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尤其是视频中对于鞋子中还能放入袜子等小样物品的镜头感知,更是对节省旅行箱的空间进行直观认知。)
活动反思:
1.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个活动环节的有效实施,及时抓住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进行分享交流,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则是帮助幼儿梳理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并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操作经验,以促进幼儿更加深入的探索。
2.教师在活动中组织语言的表达对幼儿的理解操作非常重要,在第一次活动研讨中,幼儿对“这三种材料全部装进瓶子”的要求感知不明确,因此,幼儿在放置材料过程中,对“全部装进去”的理解比较含糊,在瓶子初步装不下的情况下就放弃装了,没有继续进行思考尝试全部装下去的方法。而在第二次研讨活动中,教师对“全部装”的概念进行强调时,部分幼儿会尝试各种继续装下去的方法,如:敲打、摇晃瓶子等。幼儿有了尝试就会有所发现,幼儿有发现,教师才能及时进行梳理与提升。有了第一次充分的梳理提升,那么幼儿的第二次操作也就更加有的放矢,幼儿也能成功的获得相应知识并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