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已随云影沓,神针犹未现踪迹——《仙鹤神针》初生探微

标签:
杂谈文化历史收藏娱乐 |
有关《仙鹤神针》一书的来历,沈西城先生在他的著作《武侠世界六十年》中,有过生动的描述:“罗斌左思右忖,心生一计,拉拢台湾名家卧龙生,购其《大华晚报》连载《飞燕惊龙》,易名《仙鹤神针》,更命卧龙生改笔名为”金童“。。。。。”(引自沈西城《武侠世界六十年》)此一种说法此后又被各种文章引用,反复重述,变得越发的活龙活现。

这一篇被称为“用来对抗金庸”的武侠名著,于《武侠世界》杂志第35期(1960年3月19日)~37期以武侠中篇的形式刊出,作者署名:金童。篇名为:《群雄争夺藏珍图》,三期完结,由光虹绘制插图。
而此时,金庸创办的杂志《武侠与历史》(创刊于1960年1月11日,初为旬刊)刚刚发行了十期都不到,还达不到后来“势不可挡”(沈西城语)的程度。
《群雄争夺藏珍图》一文,从发表情况看,不仅刊出前毫无宣传,从刊出到完结,也没有任何文字介绍,一点都感受不到隆重推出打对台的味道。同样在35期,杂志应读者要求,将原本的旬刊发行,调整为周刊发行,倒是可见当时的发行情况还是相当乐观的,并没有受到《武侠与历史》多大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被节选出的《飞燕惊龙》第一部分,刊载时不单改篇名、作者名,并且主要角色也均改动了名字(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情节上,更是进行了大幅度的删节,这一点,若没有进行比对,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且随便找一个段落进行一个比对:
玄清道人微微一叹道:“提起归元秘笈,应回溯到三百年前一位奇人和三音神尼,两人一个皈依三宝,一个入了玄门,同怀绝技,世无匹敌。内外功夫都达登峰造极,当时武林中门派分立,以少林、武当两派最盛,弟子最多;华山、昆仑、点苍、崆峒、青城、天龙、峨嵋七派次之,其余各门各派,虽亦各有独特武功,但均无法和以上九派相提并论,是时九派中均出奇才,极中国武林人才一时之盛。九派掌门人各以正宗自居,相约比剑中岳少室峰顶,各以独门武功以决斗,天下英雄豪客无不存一睹为快之心,少室峰前,集武林空前绝后之盛会,九派各推好手三人出场,循环比剑以定胜负,比剑七日,九派高手互有伤亡,华山、点苍、崆峒、华山(武林版这个重复的华山派是植字错误造成),四派首遭淘汰,少林、武当、昆仑、青城、峨嵋五派再作决赛,所派人选均是当代精英,一人伤亡,不知要使多少绝技失传……”说着一顿,又叹一口气。
悟空大师急于要听下文,接口问道:“那比剑结果,究竟是哪一派胜了呢?”
玄清道人笑道:“如果真的那一次比剑结果,决了胜负,定了名次,当时虽然要伤亡几位前辈,失传一部分武学,也许能换得以后的太平。偏巧在各派高手将要动手难分难解之际,玉龙真人及时赶到了少室峰顶,力劝罢手息战,不过五派各代表掌门人,数百年来,都为了这名次苦恼,好不容易集各派精英一决名次,九派掌门人哪肯就此罢手。玉龙真人看劝解无用,立时竟以一双肉掌挑战五派高手,少林、武当、昆仑、峨嵋、青城都存着争胜之心,各派掌门人看他如此狂妄,藐视五大宗派,无不勃然动色,联合来攻他。谁那知玉龙真人武功已入化境,在五百招内,用一双肉掌打败五派高手,荣获天下武功第一尊号,五派论剑来决名次的争执,也就此打消,中岳少室峰比剑之会,就这样半途而散了。”
(仙鹤神针,第一集,武林版)
玄清道人道:“提起归元秘笈,应回溯到三百年前了。当时武林中门派分立,以少林、武当两派最盛,弟子最多,华山、昆仑、点苍、崆峒、青城、天龙、峨嵋七派次之,九派中均出奇才。九派掌门人各以正宗自居,相约比剑中岳少室峰顶,各以独门武功决名次。比剑七日,互有伤亡,难分难解之际,玉龙真人及时赶到了少室峰顶,力劝罢手息战,九派掌门人哪肯就此罢手。玉龙真人看劝解无用,竟以一双肉掌挑,各派掌门人看他如此狂妄,、无不勃然动色。那知玉龙在五百招内,一双肉掌打败九派高手,中岳少室峰比剑之会,就这样半途而散了。”
(仙鹤神针,武侠世界35期,1961年3月19日)
相比于武林版,《武侠世界》连载的删节比例竟高达三分之二左右。如果再比对春秋版《飞燕惊龙》,除了类似玄清和悟空这种通篇改名之外,还有两处最重要的改动,分别是”雪山派“改成”天龙派“,”玄机真人“改为了”玉龙真人“(这两处改动影响不大不小,后文在比对新旧《仙鹤神针》时,将专文撰述)。与杂志连载相比,武林版除了保留了连载的一切改名方式(包括天龙派和玉龙真人),其余文字一如《飞燕惊龙》,并无删节。
《武侠世界》三期连载终结,故事终结于,玄清等人发现秘笈是假,遂带着中毒的玉真子下了山。这之后,编辑添加了一小段文字,小标题为: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文曰:
这一对换患难与共的师兄妹,倒落得十年清闲。十年后玉真子毒发毙命,三清观主也就引刀自决,以身相殉。给武林留下了一段佳话,流传至今(完)
编辑功力到位,寥寥几句,将整个故事情节结束得干干净净。
之后,以武林出版社的名义,发行了署名金童的《仙鹤神针》第一集。
顺带值得一提的是,《仙鹤神针》在当时能和金庸打对台,这点倒真的不是吹牛。单从发行量上,即可见一斑。就《仙鹤神针》的第一集,笔者就看到过三种不同时间的版本——无版权时间版、1961年7月版、1961年11月版(同时看到过1961年6月的第二册,当可知发行版次远不止于此),其一版再版的情况,可见当时相当卖座。
如果再要考究一个问题,无版权时间的《仙鹤神针》单行本,最早究竟是何时发行的?若与《武侠世界》杂志相互参校,可以作出大略的判断。
最早出现《仙鹤神针》和金童的,是在38期(1960年4月9日)的封底广告页中,封底图片将这一书目列为四月新书,这个时间是紧接在三期完中篇发行之后的。
接下来,杂志第45期(1960年5月28)该作品再次连载,连载名即是《仙鹤神针》,作者金童,丁冈插图。开篇之前用一小段文字,简述《群雄争夺藏珍图》概要,接续处为单行本武林版《仙鹤神针》第二册的第126页。虽然第二册初版何时发行,依然不可知,但从48期(1960年6月18)广告页已经更新到仙鹤神针第四集看,可大致推测,前三集时间当是在1960年4月~6月之间。
在第45期中,从编辑对继续连载的说明可窥见一点信息,即是:原本准备是直接发行单行本的,但是现在将进行调整,将单行本时间调整到连载之后。估计也就在这时,面对“势不可挡”的《武侠与历史》杂志,罗斌开始考虑借助卧龙生进行谋篇布局了。
依据上述的种种细节,个人推测(仅是依据情理推测)刚开始时,罗斌并没有用卧龙生这部作品进行长期连载的想法,从开始三期的连载情况,即可见端倪。(但此时金童的笔名已经起好了)。不过这一想法后来转变了。可能是三期中篇受到读者追捧,也可能是与卧龙生的进一步交流,两个月的时间,让罗斌萌生了用卧龙对战金庸的想法。而金童这个名字,也因为卧龙生的加持,显得含金量骤升。连同期古龙作品的单行本,也要挂一个金童的名头(挂名金童的《梅花剑侠》即《剑毒梅香》),就可见一斑了。
在杂志的第53期,罗斌更是特别挂出了一条公告:
卧龙生(牛鹤亭君)所著之武侠小说,其海外出版权(包括发表及印行单行本书籍)全部已经让予本人全权处理,并经由合法手续,诚恐外界不察,混淆听闻,特此郑重声明如上。——环球出版社罗斌谨启。
(《武侠世界》当时的香港读者们,估计是一头雾水:卧龙生是谁?哪里有卧龙生作品?是《仙鹤神针》吗?仙鹤我看到了,神针在哪?)
(本文系作者原创,部分图片来自孔网,才疏学浅,错讹难免,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写文不易,拒绝一切形式的抱走或改动后抱走。)
前一篇:一样《新》又不一样的仙鹤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