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语文教师2020湖师大研修第3天:写作教学解惑激趣抓点巧引,古典诗词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标签:
永州贤水河教师培训师教师培训 |
分类: 我是教师培训师 |
写作教学解惑激趣抓点巧引
古典诗词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国培计划”(2020)双牌县语文教师
写作支架研修班学习第3天简报
9月21日,研修第三天。上午,秋意渐浓,窗外习习秋风已透着些许凉意,学员们早早地静坐在教室,精神饱满地期待着新一天课程的开始。
课前分享环节,来自阳明山学校的陈慧玲主任分享《网络多媒体的有效运用》,来自江村中学的何小娟老师分享《教育管理的艺术》。
创造来源于生活,依托于想象。单纯无畏,富有想象力本就是孩子身上最鲜明的个性。经黄教授一番醍醐灌顶之语,又接连观看了何捷老师和管建刚老师两堂尊重学生个性且活泼生动的写作教学示范课后,学员们就课例中的教学语言艺术展开了热烈讨论。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阵西风,卷起的不止帘内日渐消瘦之人的相思,还有室中人对“黄花”的情思。
教学之路道阻且长,我们不惧挑战,我们积极进取,一路前行,一路成长。
9月21日学员心得
听《中小学写作艺术摭谈》有感
还沉浸在张良田教授《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的古诗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风趣幽默中,吴亚西教授《统编教材时代下教学示范课的设计及实施思考》的盛宴依旧未散,我们又迎来了黄朝霞教授的《中小学写作艺术摭谈》。
写作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拦路虎,黄朝霞教授从四个方面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写作教学指明方向、提供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激趣——有愿望。黄朝霞教授以《其实,我不想……》为例,引发老师们的思索,从而引出写作教学激活话题的重要性。话题在老师们依据教材创造性地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更多地需要老师从课外去挖掘。王雅敏老师《看似“砸锅”味正浓》和高子阳老师《我心中的天堂与地狱的故事》是情境创设开发激趣的典范。黄朝霞教授用游戏活动找话题带我们走进她富有童趣的写作课堂。以童话系列为例的系列活动让写作教学枝繁叶茂。风趣幽默的语言更是为学生的写作教学增添不少别样的风采。
我们的写作课堂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像黄朝霞教授这般为我们解惑指路。
教人求真
----听黄朝霞教授《中小学写作教学艺术摭谈》有感
茶林学校 袁洧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总是在教会说话的孩子说话的原理,使他们越来越不知道说话是怎么回事;我们总是在孩子很想说话的时候让他憋着,在一长串所谓的“指导”之后,把孩子说话的欲望和连同说话的方法都憋回去了。我们身为老师,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学会表达真情实感。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育本身就是静静等待花开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是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的,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语言限制学生的语言和想象,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支持他们多少岁就讲多少岁的故事用多少岁的语言。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用心去浇灌一颗颗含苞待放的花朵。
感受经典
9月21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胡海义教授的《古典诗词鉴赏》讲座,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古典诗词不愧为传统文化的瑰宝。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胡教授从“情”入手,为我们主要分析了古代三位诗人的作品,他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以及对古诗词独到的见解与深刻的解读,尽享古诗词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带给大家的震撼是无穷的。他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特别是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时,他还声情并茂的进行了朗诵,用他雄浑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我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领略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胡教授的讲座,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古诗词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学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此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课堂中,潜心研究教学,提高自己!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瑰宝。古曰:“诗以言志”,古诗词是表现人内在思想的载体,喜欢古诗词的人在于赏其美,悟其情,会其意,我最喜欢去感受诗词中的情。今天能够有幸听到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胡海义教授的《古典诗词鉴赏》后,我感觉我与古诗词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胡教授开篇就提出问题,诗是什么?他以唐诗为例,借用了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来解释:一、诗是唐人排解感情纠葛的特效剂;二、唐人作诗之普遍可说是空前绝后,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表达,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这两句话不仅说明唐诗与唐人生活之密切,同时也反应了各朝各代诗人写诗的动因。通过胡教授的讲解,我认为,诗其实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
之后胡教授说起了“诗仙”李白,这个在诗坛中屹立千年,永垂不朽的伟大诗人。胡教授选取了《将进酒》这一经典诗篇带我们去领略李白这个人物以及诗中感情的起伏。说起《将进酒》的感情,胡教授自己的情绪也是十分的高昂,通过读这首“将进酒”,我们仿佛跟着李白一起从豪到悲,转悲为欢,由欢到愤,再变为狂,这种大起大落的情感使我们对于李白坎坷波折的人生与他那经久不衰的诗歌有了更深的感触。
当然,李白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无论经历多少波折都不曾泄气,乐观的面对的生活。正如另一位大学教授所言“文学教会我们的,不是修车美发,不是生存的技能,是看待世界之方式,是思考问题之精神,是完善人格之塑造!”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更加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正如这一首《将进酒》,它告诉我们的,是在面对各种波折的时候,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同样我会将这种魅力传递给我的学生,让我的学生用多重角度去看待世界,愿意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自不必多说,毫不夸张的说,我们能够从它内里蕴含的语言美、声韵美、意境美、心灵美去感受到世间的一切美好。若这些美每个人都能体会,那我们中国古诗词的传承将会更加的源远流长。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
大漠孤烟、帘卷西风、小桥流水、长河落日……流动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犹如一把把钥匙,开启了解读中华文化的门窗。
胡海义教授的《古典诗词鉴赏》,让我们进一步走近古代名家,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灵魂深处。诗仙李白的《将近酒》等佳作,既体现了时代精神风貌、大唐的气象,又体现了他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饱满的青春热情、积极乐观的思想愿望。从他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中,我明白了做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精准定位自己,方能施展身手。从李白大起大落的抒情方式,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诗仙跌宕起伏、坎坷磨难的生平和《将进酒》的解读,而是一剂珍贵的“心药”,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深刻思考。在领略了"诗佛"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的美景后,我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诗意,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从王维诗歌的诗情画韵禅意,我们领略的不仅是诗人的才情和作品的艺术魅力,更有“亲近自然是生活幸福的真谛”的感悟。品味李清照的《醉花阴》,明白了诗词即生活,原来生活可过得如诗如画。让我想到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听《古典诗词鉴赏》有感
古典诗词的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心也是难点。想来应该很简单,一首诗词,不过二三十字,短小精悍、背诵容易。但是胡教授提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偏向于用既有的模式:解题-作者简介-解释有障碍的字词-总结思想感情来讲授古诗文。这样的一堂课是完全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艺术美的。学生们不能感受到一首好的诗词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力量,自然也不会去喜欢诗词去研究诗词。我深刻的记得实习的时候一位老师对我的评课。说我在讲解“浩荡离愁白日斜”时只是生硬的去解释了意思,并没有做到对作者感情的“共情”。既然是浩浩荡荡的“愁”那么愁在哪儿?为什么愁?是个怎样的愁法?这些问题都没有讲解到位。学生最后也只是不明所以地背诵下来,而不能去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激荡。
古诗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学习它感受它,体会人世间的起起伏伏,来培养孩子们经得起人生的得意,受得住打击和绝望的健全人格。是需要我们老师超越期末考试超越正确答案超越套路和既定模式之外地去品味作者创作当时的原汁原味。从而给学生们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到诗词所带来的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