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非山,水非水
(2023-02-09 15:20:55)
在3种境界里,“山非山,水非水”应该是最迷糊的,交织着肯定与否定,希望和失望。
人是一种生物,是生物就有生死,有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也是因为知道肉身不能永存。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除了被做为素材或评说的资料,大概也只能被做为工具了。
人生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单程,一个人自降世时起,便失去来路,只有归途。如何铺设归途的道路,是穷尽一生的难处,每一块砖铺下,便是不可更改,像极了封建皇帝的金口玉言。
人生有时志得意满,有时无力孤身,不同的境遇提供不同的情绪,造成不同境遇的有偶然也有必然,只是钱钟书先生说“偶然是化了妆的必然”。在下面工作时,一位忘年交对我说“人要有敬畏之心”,我认可但不以为意,在生活中情绪依然不可遏制。身处“山非山,水非水”,情绪依然会时不时脱离控制,但紧跟而来不是畅快或失意,而是反省和复盘。人除了敬畏天、敬畏地、敬畏大自然、敬畏大人物,还可以敬畏蝼蚁蛾蝶和花草树木。我所理解的敬畏的本质是承认不同、理解不同、接受不同。
悲情色彩好像是刻在了骨子里,每次凝望远方都感受到“眼泪流了下来”。就连第一次动笔,也是云里雾里的飘来游去,满纸沉静。
曾经想过自己是否愿意尽快进入“山是山,非彼山;水是水,非彼水”,答案当然是“愿意”,但也一定会怀念这种飘摇和怀疑,因为它是一种体验。毕竟人的生命有限,除了体验,还有什么是自己能真正拥有的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