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磐安百杖潭(一)

(2016-11-14 08:50:39)

磐安人是勤劳的、勇敢的、智慧的,更是朴实的。这从靠近磐安县仁川镇公路旁边石壁上的“磐安山水”这四个大红艳丽的宣传语上,即可看出个端倪来(图1)。因为由这四字构成的短语,有着出神入化般的概括与包容功能,既精辟又扼要,字数不多,其中却蕴涵着磐安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原始质朴的山水神韵。这四个字,不造作,不杜撰,不虚假,不多不少,可谓恰到好处。试想,若是在它的后面再“甲”起“天下”来,那就不仅是画蛇添足、不自量力,同时还显得虚伪、不诚实了。


http://s3/mw690/006oGo2qzy76p2yyWj092&690



(图1)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磐安“百杖潭”景区中,有一“大炮石”的景点。据说该“大炮石”,是“猫王”架设起来,专轰景区内的“老鼠精”用的(图
23)。觉得挺有意思,于是乎,决定来个原汁原味的磐安“百杖潭”景区游。


http://s10/mw690/006oGo2qzy76p2Cafbz19&690



(图2)


http://s5/mw690/006oGo2qzy76p2EbR1a44&690



(图3)


    磐安“百杖潭”景区,位于磐安县仁川镇南端的龙溪上游,是
2012年通过评定的磐安县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说它原汁原味,是由于该景区呈现在旅行者面前的叠瀑、曲溪、奇石、幽谷、碧潭等景观,均带着一种原始的狂放和粗野,鲜有人为雕琢的印记。


    车从诸永高速的“双峰出口”离开,进入“冷沙线”,过“仁川镇”,从公路边立着的“洋庄”石刻左拐(图
4),行驶约3公里,在上书“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石下村”的村名界石旁进村(图5),过树龄达500多年的香樟(图6),再往前走100多米,即到景区停车场。


http://s10/mw690/006oGo2qzy76p2HrUk999&690

(图4)


http://s1/mw690/006oGo2qzy76p2KfO0w50&690

(图5)


http://s5/mw690/006oGo2qzy76p2NrVnSe4&690

(图6)


    “百杖潭”景区(门票
50元),正门门额写着“百杖潭瀑布”(图7),其反面门额写着“江南第一瀑”(图8)各五个字。进门后,左侧有一座被称为“龙溪一渡”的廊桥(图9);正前方有三只透露着友善、愉悦、和谐的小猴子雕塑(图10);其上的水池边有笔画遒劲、奔放的“百杖潭”三字石刻(图11)。


http://s5/mw690/006oGo2qzy76p2RAzXu24&690

(图7)


http://s12/mw690/006oGo2qzy76p2TVJVh3b&690

(图8)


http://s7/mw690/006oGo2qzy76p2ZmKP436&690

(图9)


http://s7/mw690/006oGo2qzy76p322Tsyb6&690

(图10)


http://s14/mw690/006oGo2qzy76p34uxg99d&690

(图11)


    过路边岩石上写着“樂”字的指示标志(图
12),走过一段长约300米的进山公路,接着就要开始登山了。初来乍到,感觉这里的环境很是幽静,登山时,若彼此间不说话,则除了脚步声、鼻孔的透气声、心脏的搏动声,似乎没有闻到其他声音。费了约二分之一的洪荒之力,登上了数百级的石蹬,在穿越茂密的“竹林坡”时(图13),看到竹林中藏着一被称为“珠帘瀑”的景点(图14)。目测该瀑,高约30米,可惜现在是枯水期,承载瀑布的山崖均裸露在外,只有个别崖缝边有潮湿的痕迹,根本就没有瀑布的踪影。而立于一旁的景点牌显示,“珠帘瀑”在每逢雨季来临时,涧水便会沿山崖洒落,犹如珠帘垂挂,令人赏心悦目。当然,能自圆其说也是好的。


http://s13/mw690/006oGo2qzy76p38D1OA6c&690

(图12)


http://s9/mw690/006oGo2qzy76p3buTMs38&690

(图13)


http://s15/mw690/006oGo2qzy76p3gRLKS4e&690

(图14)


    离“珠帘瀑”不远,路旁有一建于清末的“古窑遗址”(图
15)。据介绍,该古窑为浙中地区典型的农家砖窑,一般建在便于就地取材,红壤丰富且有一定坡度的山丘地带。这种砖窑现已所存无几,圆形,窑床直径5米,高6米,主要用于烧制砖块、瓦片和器皿等。


http://s12/mw690/006oGo2qzy76p3ke35F1b&690

(图15)


    翻上“竹林坡”,走上一段被茂密植被遮掩着的较为平坦的石板路。在这里,透过路旁植被的缝隙,看到了从下方峡谷中传上来的一幅“蓝天白云”图像(图
16)。原来是景区内的“龙潭湖”到了。这是一个水域面积达80余亩,贮水容量为100多万立方米,水质纯净,湖弯曲折,湖畔青山起伏,湖中碧波荡漾的水库(图17)。该水库是龙潭溪水体风景走廊的起点,湖边分布着“玉练双瀑”、“仙坑飞瀑”等景点。


http://s14/mw690/006oGo2qzy76p3nRsbXfd&690

(图16)


http://s16/mw690/006oGo2qzy76p3qnsyb7f&690

(图17)


    “仙坑”为龙溪支流,山涧蜿蜒绵长,繁茂的森林涵养了不竭的水源,即便是三伏天的干旱期,依然流水涓涓。“仙坑飞瀑”上下有三潭三瀑相连,有“小百杖潭三叠瀑”之称(图
1819)。在“仙坑飞瀑”旁,现建有“龙吟亭”一座,亭柱上有描写“龙潭湖”和“仙坑飞瀑”绝美景色的楹联一幅:“山色频开画卷,瀑声叠起高潮”(图20)。


http://s1/mw690/006oGo2qzy76p3to4F2f0&690

(图18)


http://s10/mw690/006oGo2qzy76p3w8ocx09&690

(图19)


http://s12/mw690/006oGo2qzy76p3yAUNdab&690

(图20)


    说实在的,在这山高林密,溪流遍布,群峰竞秀,远山含黛的“龙潭湖”畔,无论从哪个角度取景,均能获得满意的图片(图
21)。若是再走过湖边这段平坦的石径(图22),那便到了湖的上游了。湖的上游,是一龙潭溪最狭窄,类似于喇叭口状的溪涧,被称为“虎啸涧”,涧上架着一座走上去似乎有着坐骄子般摇来晃去感觉的铁索桥(图23)。而桥的上游,则溪床平缓,流水潺潺,滩林茂盛,溪边岩石圆润光滑,溪中水质清纯透亮,是游人休憩、儿童戏水的好地方(图24)。


http://s8/mw690/006oGo2qzy76p3CleB1c7&690

(图21)


http://s3/mw690/006oGo2qzy76p3Fqka662&690

(图22)


http://s5/mw690/006oGo2qzy76p3IC2C8b4&690

(图23)


http://s14/mw690/006oGo2qzy76p3Lcq0R0d&690

(图24)


    在这儿做片刻的停留后,继续沿溪边的栈道溯溪而行。再转过若干个弯道,便可看到前方两山对峙的溪涧边,雄距着两幢颇有气势的红柱黛瓦建筑(图
25)。过桥一看,这是一处用来接待游客住宿、餐饮的场所,名曰“龙潭山庄”(图2627)。


http://s7/mw690/006oGo2qzy76p3ONZvU26&690

(图25)


http://s14/mw690/006oGo2qzy76p3SqJ891d&690

(图26)


http://s13/mw690/006oGo2qzy76p3VeQry7c&690

(图27)


    来到“龙潭山庄”,人即刻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飘然欲仙的感觉,表现为头脑特别清醒,呼吸特别顺畅,心情特别愉快,眼睛特别明亮。原来,“龙潭山庄”
周边有最浓郁的绿,以及它正处于景区内负氧离子浓度很高位置的缘故。


http://s5/mw690/006oGo2qzy76p3ZbpL624&690

(图28)


http://s2/mw690/006oGo2qzy76p41AIRr51&690

(图29)


http://s16/mw690/006oGo2qzy76p44AKhVef&690

(图30)


    这是一方远离尘世喧嚣,难得一遇的净土(图
2829)。清幽的环境,明净的溪水,葱茏的树木,清新的空气,使得它被人们当之无愧地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图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