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孩子不为任何外在的目的学习艺术、欣赏艺术,而仅仅是为了自己精神愉悦而弹琴画画,或者像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地喜欢听音乐看美展;有天赋的孩子水到渠成成为艺术大师,普通孩子没有艺术天赋却依然乐于并善于享受艺术,那我们的艺术教育才算真正成功了。”
读到李镇西老师所写的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恨不得把心里想说的话一股脑儿倒出来。“像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地喜欢听音乐看美展”这样一句很朴素的话,却成了孩子们最大的期望,可也是最渴望而不可及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吃饭睡觉它就是人的本能,婴儿醒了吃,吃饱了就带着甜蜜的笑容入睡;一日三餐,到点了我们就要吃,天黑了就要入睡。这好像是与生俱来的,不要谁去刻意强迫,每天如此,周而复始,从没有人会觉得吃饭睡觉是需要在谁的指使下才能完成的,也不会有不自然的感觉。因为这件事是顺其自然很自由很轻松的。
现在本可以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种奢望。我们的孩子玩耍不自然了,学习不自然了。在家不自然,在学校也不自然……不自然已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觉得学校很压抑,学习很压抑。
记得几年前,我向校长建议:学校的经典诵读,应该让孩子们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每天坚持读了就可以了,而不是非得规定一周要完成多少页,一个学期要完成多少的任务量的学习。更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上面规定的表演活动去读经典。如果带着很强的功利性去读经典,孩子读得很没意思。可是我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这可以理解,毕竟很多事由不得我们。但是,做为一名班主任,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有权利让我们的几十个孩子享受“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自由空间。经典诵读只需记得每天到时间点了就摊开书去读,去背就行了;对于孩子的写作,只须拿着放大镜发现他们的优点,艺术地表扬他们的优点,而对孩子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视而不见,因为写作中的一切问题都会逐步得到矫正,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因此,经典诵读、写作样的事可以让孩子“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地去做。
这个“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时候,它多少带有一种美好的期待,也算是对孩子教育的一种美好的愿意吧。不管这个“什么时候”在哪里,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学习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