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主要描述了1975年春天到1978年春天这段时间黄土高原上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面对黄土整年整地劳作,可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始终在饥饿的边缘挣扎。而黄土地上的双水村就是中国广大农村的一个缩影。
双水村主要聚居着金田两大姓氏家族。文革前金家是很兴旺的,文革后金姓家族由于阶级成份问题,生活是每况愈下,而且在村里总觉得低人一等,特别是金光亮这一族更是每天战战兢兢地生活着。另一个田姓家族因为有田福堂这个大队书记,再加上田福堂的背景也不小,弟弟是黄原县的副主任,女儿又找了个县领导的儿子,所以这一族在村里是扬眉吐气的。夹杂在这两大家族之间,还有少许的外姓。孙家俩兄弟就是这外姓中比较特别的一个。
大哥孙玉厚老实巴交的一个农民,一辈子都在黄土地上勤勤恳恳地耕作,辛苦的劳作并没有换来一家人过好一点的生活。一年到头没有挣下几个钱,全家年年过着极度拮据的日子。穷家薄业还要养活七八口人。好在几个孩子都很懂事,大儿子13岁就放弃学业,回家跟着父亲劳动挣工分。二儿子少
平在原西县上高中,每天吃丙菜,时常是饿着肚子上课,劳动。最小的女儿兰香四岁就开始帮着家里拾柴禾,烧饭、喂猪。玉厚的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玉厚这个穷家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人,这个家很温暖。
弟弟玉亭的家一样的穷。可这个穷带有很大的主观致贫因素。玉亭和老婆凤英常年不爱劳动,一个是村委会的干部,一个是妇女主任。每天就在村里忙于做个监工,溜须拍马,游手好闲,整日的只知道弄些排场,瞎掺和一些事,还美其名曰“革命积极分子”。这个美名让玉亭夫妻俩沉醉在里面不可自拔。破窑洞里充斥着臭味,孩子的哭闹声。
围绕这几个家族展开的故事,在我们面前描绘了一幅特殊时代农村劳动人民生活的画卷。画卷里的每个人都烙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村干部就是全村人的天,他们掌握着全村人的命运。阶级成分、阶级立场、革资本主义尾巴这些个政治运动,弄得人人惶恐不安,说话,做事都要符合革命工作。劳动人拼尽全力常年累月出山劳动,可生活依旧贫穷,他们像牛一样累死累活也摘不掉头上这顶穷帽。
村里也有几户富裕户,像金波家由于他爸在外搞运输,家里不缺钱。像田福堂家由于有在外当官的弟弟,女儿又是吃公家饭的教师,自己又是大队书记,家里也不缺钱。而绝大部分都如孙玉厚一样一年一年都是入不敷出。他曾经总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十五年前给玉亭结婚是欠债,而十五年后为自己的儿子办婚事也是欠债,这是为什么?玉厚想不明白的问题实际上是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有过的困惑,人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当然,除了人们脸上写着“穷”字外,双水村人的脸上也写着“乐”字。村里老老少少一起出工,不时说说笑笑,村里田五常常别出心裁整出的信天游和“链子嘴”,常常逗笑人,给沉闷的劳动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乐趣。每年八月十五的“打枣节”,是全村盛大的节日,这一日男女老少穿戴整齐一起来动庙坪山参加打枣活动,红玛瑙似的枣子让双水村人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双水村不只是黄土高原的双水村,它其实承载了一代人一个特殊时代的记忆。我们在读村里人的故事,其实也是在读我们小时候的故事,读我们很多人心中已经远去的农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