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不只是物质上的贫穷,更是思想上的贫穷。从这个角度出发,现在的扶贫,绝不能仅仅指向物质的贫困,精神的扶贫可能更为重要。”这是刚刚从王开东老师的文章中截取过来的。
国家大力提倡扶贫,包括教育扶贫。教育扶贫国家没少投入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贫困学生的扶持。这本来是一项非常好的惠民政策,但是现在却变味了。一来很多人都看好这点贫困补助,这样就出现了有人钻空子的现象,有学生家长想方设法弄到需要的证明,至于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贫困那还另当别论。这就好比考场上总有那么几个同学想做弊一样。二来看看我们现在的扶贫:上面一道文件下来,老师必须得马上执行,带上扶贫手册来到扶贫对象家里,与其家人稍作交谈,然后合影拍几张照存档案,以备检查,这仅仅是表示做过这件事而已,其意义到底在哪,我看不出。
物质扶贫一直在路上,可精神上的扶贫却还停留在原处。说起这,想到我刚接手五年级二班时,第一天学生报到我就要求家长加我微信,家长没来的就让学生自己记下号码转告家长。晚上回到家立马建立一个家长微信群。几天时间陆陆续续有家长加入,第一周群就建好了。我开始思考该怎么运行这个群?不能只是让它存在微信里,也不能成为家长问老师答的问答群,或是老师转发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通知群。如要让这个群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好好规划一番:首先确定创办这个群的宗旨从思想上教育家长和学生,转变观念。其次制定规则,一是群内不发除学习生活以外的图片、信息、视频、红包;二是定为每周五晚上为群里活跃时间,老师和家长交流。再次确立目标一个学期后,家长思想要有所转变。
有了上面的群规划后,我就用行动去践形,而不能让它形同虚设。从第一个学期第一周开始,每周五晚上准时在十点钟以前,来一个周小结。小结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在校生活来展开。有了这个基本方向,形式上多样化:有时以广播形式呈现;有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有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材料信息来源:劳动为话题、班会活动话题、表扬为话题、学校教育活动为话题,总之是说身边事,记身边人,共育孩子。这其中的每一次总结我都在有意或无意中掺入提高家长育人思想的内容。在我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中,很多家长思想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挑剔学校和老师的人减少了,配合学校和老师工作的人增多了。说话不礼貌的人减少了,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人增多了。个别无理取闹的人,在群里有人会帮着老师教育他。家长和老师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共育孩子。上期毕业,已有好几位家长和我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其实,老师与家长只要沟通协调好了,许多事情都是能够化解的。转变教育观念,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也就是开东老师所说的精神扶贫。这个贫扶好了,才是惠及千秋万代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