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据我所知,2016年上映的韩国电影在豆瓣上的口碑依旧坚挺,7分以上电影有15部,8分以上有2部,其中《我们的世界》以8.5分位居榜首,击败了大热的《釜山行》(8.2分),戛纳电影节大放异彩的《小姐》(7.8分),在韩国国内,这部影片亦击败了《釜山行》,抱走了青龙奖最佳新人导演奖。
谈以上内容,不是来蹭这些热门影片的光坏,通过踩这些红片来抬高《我们的世界》,而是想引起大家对这部不起眼的韩国影片的重视,因为这部片子确实是一部“不太精彩”的影片,没有惊悚刺激的丧尸元素,没有炫技式的暴力美学和精致画面,没有对政府媒体黑幕的揭露,有的仅仅是几个小女孩在童年时期的闹别扭和敏感内心,这样的题材注定剧情是平淡的,不会有生离死别,不会有让人痛呼过瘾的大高潮,更不会符合一般大众的口味。
但是,这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优秀影片。
影片开始前三分钟,让我看到了韩国电影近些年真真切切的进步,更为韩国拥有这么多优秀演员储备而感到惊羡。整整2分钟的时间里,镜头全落在了一个叫李善的小女孩脸上,没有台词,只有小女孩的肢体语言和彪悍的演技,四处张望,眼神飘忽不定,忽远忽近,忽左忽右,时不时地咬着嘴唇,眉头微皱带着焦灼的情绪,笑容从尴尬到僵硬再到最后的消失,将一个玩游戏遭受同学朋友排挤冷落,表情尴尬,内心带着一点期待的孩子给彻底演活了。
另外在这三分钟里,还有一个细节让我难以忘怀,游戏分组进行一半的时候,老师顺路过来的时候拍了拍李善的肩膀,这时候李善是回过头报以一笑的,而当游戏分组结束李善孤独一人的时候,同学拍她肩膀,她是咬着嘴唇没有笑的。这个细节导演把握的非常好,童年的孩子们在遇到冷落的时候总喜欢用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假装自己合群,而当这一层伪装被彻底撕开的时候,他们是没有那么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敏感的内心会瞬间失落到谷底。
http://p1.pstatp.com/large/16aa000cf7086ad5b3b2
家境一般的李善在学习里遭受着宝拉等孩子的排挤和孤立,就在这时,她遇到了转学过来的韩素雅,并与之成为了朋友。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是很简单很单纯的,同时又是很细腻很敏感的,塑造起来十分不易,道具成了该片导演塑造这种情感的重要手段。
手链
手链一开始是李善给宝拉准备的生日礼物,用来表现李善对于融入集体的渴望,但因为被宝拉耍了而未送出去,却又成为了和韩素雅交朋友的契机,之后随着韩素雅和宝拉一起冷落李善,李善将自己的手链剪断,象征着两人感情的决裂。韩素雅将手链还给李善的时候,又暗示着两人感情裂缝又进一步加深。
彩笔
彩笔是韩素雅帮李善偷出来的心爱之物,两人一起画画的时候也是两人感情最深厚的时期,后来随着两人友情破灭,这件东西又成了两人互相伤害的利器,韩素雅要回了彩笔,一句“这么贵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刺痛了家境一般的李善,李善告诉别人彩笔是韩素雅偷窃而来则打破了韩素雅一直以来对家庭不圆满隐瞒。
指甲油
一开始李善用凤仙花汁给韩素雅涂指甲表现出了两个孩子的要好,而韩素雅和宝拉等人在教室里谈论着昂贵的五彩指甲油的时候则表明了韩素雅已经拥入宝拉的团体而抛弃了李善,之后当李善涂上了宝拉送的指甲油的时候,则寓意着李善融入了宝拉等人而孤立了韩素雅。
http://p3.pstatp.com/large/17820002bca2478a7d77
另外,紫菜包饭,手机等物件也为表现李善和韩素雅关系做出了不少贡献,篇幅有限就不再赘述。
除了通过道具来表现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变化,本片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于导演对于细节的掌控,正是因为注重细节,才将孩子们内心的敏感情绪捕捉刻画得栩栩如生。
在老师宣布放假的时候,座位上的李善身子在前倾,轻微晃动,这是一个典型的“坐不住”姿势,将一个孩子对于假期来临的殷切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善在受到同龄人夸奖的时候,那种不好意思的害羞情绪往往透过拨弄手指头来表现。
http://p9.pstatp.com/large/16ab000cfe838db84588
韩素雅这个看似开朗的孩子,每当紧张或尴尬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捋一捋头发。
当看到李善和母亲的嬉笑,父母离异的韩素雅将身子背过去假装睡去,孩子们敏感的心由此显露。
被孤立的孩子内心会极度自卑,即使打招呼,手势也是低至腰间,把自己摆在一个低位,同时韩素雅尴尬的内心也被拨弄裤子这一细节表现了出来。
http://p1.pstatp.com/large/150c0013d04ece4e38ed
http://p9.pstatp.com/large/16ab000cff2667482b2e
影片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地方,就是孩子之间的隔阂,是很容易愈合也很容易愈演愈烈的。
当韩素雅因为李善和母亲的亲昵而冷落李善的时候,两人相遇从冷着脸到一点点的笑意再到扑哧一笑,这之间的对话是“你...去哪儿”,“你先说吧”,“不了,你先说”,“不过你笑什么啊”,“是你先笑的嘛”,“是你先笑的嘛”,“才不是”,“就是”,“真是的”。
而在之后学校里,当韩素雅在黑板上写下“李善父亲是酒鬼。”被老师训斥的时候,两个孩子气势汹汹地回复着对方,直至打起架来,之间的对话则是“喂”,“你到底为什么这么对我”,“那你为什么这么对我”,“分明是你先挑起的啊”,“是你先挑起的啊”,“我到底怎么你了”,“那我怎么你了”
这两段情节和对话之间的对比相当有意思,孩子之间,当你对着对方露出一点笑的时候,对方也会喜不自禁地跟着露出笑意,而看到对方笑了以后,自己则会笑得更加灿烂,这样的状态之下,误会和嫌隙是很容易如冰雪般消融的,反之亦是如此。
看完整部影片,总会让人不禁想起童年时期那颗敏感的内心和莫名其妙又有迹可寻的思绪,对于父母,对于教育工作者,更是大有裨益,如何去保护少年少女们那颗敏感的内心,去疏导那些愁绪,值得思考。
(文/星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