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屏的是任教主。媒体热炒死多头任泽平删微博后改口看空,任泽平回应删微博原因:“没有时间维护”。投资圈成恶搞娱乐圈,或许,这是市场最无聊的阶段。但是越是这样的阶段,作为成熟的投资者,越当提起精神,学会狙击。市场的重大拐点,经常就在貌似无聊的小事件中发生微妙的变化。
金融市场,个体认知世界的唯一性,和个体思维对社会群体的依赖性,决定了人类在市场中总会出现犯错误的盲点,和对错误坚持的惯性。
在客观事实还没演化出来前,无论【买涨】【卖跌】本身谁对谁错,都只是【概率】事件,如果【没有游戏规则制约之下】。
但恰恰是,金融市场这类人类社会的金钱游戏,它是由人类来制定,它存在一个规律,即【少数法则】:少数人获取收益,来自于绝大多数人的平均亏损的总和。
那为什么人类社会不能摆脱这个游戏的魔咒?
一方面固然是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唯一的,人不易摆脱源自【本能】(如欲望,如趋利避害)出发的【强化思维】;
另一方面,面对事物和环境完全变化,人【独自思考】是非常【痛苦】和【孤独】的,唯有【对群体的依赖】和【认同】,方可解脱世界【高度不确定的恐惧和痛苦】。
因此,金钱游戏的魔咒解除不了,除非把市场解散了。
但是【交易】也是人类社会进化出来的一种【需求】,所以即使解散了【股市】,还会有其它市场。
回到【少数法则】上,索罗斯发现了这个秘密和密码,因此独创了【反射理论】的金融炼金术。索罗斯成功了,但他所承受【孤独】与【痛苦】,是绝大多数多数人所不能承受的,因此,此路成功的很少。巴菲特则坚持【低买高卖】的【价值成长】理论,成为世界首富,也成功了,同样他所承受的【孤独】和【痛苦】,也是绝大多数人所不能承受的,所以,此路成功的也很少。
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多头不死,空头不止。
因为大多数人要的只是一个答案,一个关于明天即要兑现的答案。
所以财富也只能与智慧为伍,而总与答案无缘。【少数法则】总在市场中起着调节的作用。
市场这种渐变到突变的过程,总归要发生,这是大历史尺度下的规律必然性;但是到了微观的层面上,具体到什么时候,又或者由什么小事件催化,却有其偶然性。这就是宇宙的万物发展规律。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既保证了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又为发展的创新和变化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要从微观的偶然性得出某些高概率推论,那可以称之为【经验】。
经验表明,【5-20】,【6-20】,甚至【7-20】这三个时间窗口都有可能发生重要拐点的时刻。
只是这些都是末节,对于需要答案的人而言“很重要”,而对于市场的“少数群体”,无论在或不在,它都在那里。水到渠成,该发生的,必然发生,没必要去关心那个“节”。这是多数与少数的命运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