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刺渴
张刺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32
  • 关注人气: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地方债置换

(2016-02-20 15:43:30)
标签:

杂谈

2015-3-13

最近市场上流传一则十分广泛的言论,说央行即将出台10万亿QE计划,全面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由央行再贷款买单。

传言让许多人相信,中央“又要”印钞票了。但是熟悉中央银行法的人都知道,中国法律是禁止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的。

传言太过于粗糙,如果说是央行向商业银行贷款,再由商业银行购买地方政府债券,这种模式倒是可以解释——然而,地方政府、平台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具体行为,央行没有办法控制,操作的可行性不大。

要问地方债务置换计划是不是中国式QE,首先要弄清楚是不是此举会不会扩大货币发行量。 从目前财政部的表态来看,地方债务置换计划的方式,是在财政部甄别存量债务的基础上,把原来融资平台代表政府的理财产品、银行贷款,期限短、利率高的债务置换成低成本、期限长的债务。存量债务中属于政府直接债务的部分,将从短期、高息中解脱出来,变成长期、低成本的政府直接债务。一言以蔽之,就是换了一种承债形式,并没有新增货币。

这么做的原因,主要跟地方债务压力陡增有关系。根据穆迪早前的预测,2015年中国将约有2.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到期。从2014年情况来看,光债务利息支出就占新增社会融资的一半。这么庞大的还款压力,要么地方政府通过扩大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来偿还,要么通过在融资来偿还。

然而,从今年1-2月份情况来看,全国土地购置面积27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三成;土地成交价款699亿元,同比下滑也是三成。卖地收入剧减严重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降低了债务的偿还能力。

从再融资来看,由于新预算法和43号文的逐步实施,地方政府通过城投平台和非标融资的路基本上已经被堵死。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发债受到财政部额度的限制,城投债受到城投公司净资产规模的限制,非标融资受到43号文的限制,种种迹象显示,新规出台至少目前让地方政府在再融资方面已经无计可施。

在这种局面下,财政部出台万亿地方债务置换计划,既是给地方政府解决债务危机救急,也是从长远来看释放债务危机风险。同时,通过新增地方债额度,规范了地方政府举债的方式,堵住了许多后门权钱交易的漏洞,降低了系统运行的摩擦和市场失灵的现象,符合本届政府改革的大趋势。

对银行而言,相当于一大块短期高息的资产在逐渐转换为长期低息的资产,本质上风险没有太大变化,收益却下降不少。对经济整体而言,提高了资金配置的有效性,减少了许多融资中间成本。所以因此解读为宽松发钱那是不对的。

但与此同时,M2的疲软表现也让投资者预期接下来宽松是必然的,所以这两天煤炭股的加速表现也就很好理解了,而“中国式QE”这种提法,应该就是消息被利用的一个典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