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师那/克里希纳(Krishna)是瑜伽士吗?他跟瑜伽有什么关系?

标签:
印度文化娱乐时尚健康 |
分类: 印度神话传说 |
奎师那/克里希纳(Krishna)是瑜伽士吗?他跟瑜伽有什么关系?
奎师那/克里希纳(Krishna)是神,是印度教大神毗湿奴(Vishnu)的一个化身(Avatar)。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人物,亚都部落(Yadava)的首领。
奎师那的故事
肯萨(Kansa)从预言家哪里听说自己妹妹的第八个儿子长大后会杀死自己,于是把妹妹和妹夫都关了起来,并把妹妹的6个儿子都杀了,幸运的是第七个和第八个儿子被神仙救走,而这第八个儿子就是奎师那。
奎师那又叫作“黑天”,因为“Krishna”的字面意思就是“黑色”。奎师那生来就是深色的皮肤,在耶穆纳河边的一个牛村长大,以牧牛为生,后来被称作牧牛人(Govinda)。在牛村由于奎师那的勇敢和智慧,多次消灭了肯萨派来的刺客,而且还帮助村里一次一次躲过灾难,获得村里人的拥戴,特别是一群牧牛女(Gopi)的青睐。
后来肯萨邀请奎师那去马图拉参加一个竞技比赛。奎师那冲破层层障碍,打败了所有的武士,最终杀死了邪恶的舅舅,从此成为马图拉的主人。
再后来奎师那的表兄弟般度五子被流放,并不断受到迫害,即使在流放结束后,持国百子(Kauravas)仍然拒绝按照约定归还他们的土地,从而引发战争。战争期间,奎师那支持般度五子,并为阿周那(Arjuna)驾驭马车。最终在奎师那的支持下般度五子获胜。
奎师那与瑜伽
奎师那怎么就跟瑜伽扯上边了哪?这跟印度教经典《薄珈梵歌》有关。
《薄珈梵歌》讲述的是俱卢大战(Kuru-Kshetra)开始之前,奎师那与阿周那的一段对话。《薄珈梵歌》本身有700多颂,读上一遍要数小时,显然不符合史实,是后人编纂的,其本身可以独立成书,也可以作为《摩诃婆罗多》的一个部分。
在《薄珈梵歌》中,奎师那向阿周那讲述了3种瑜伽,分别是业瑜伽(Karma Yoga)、奉爱瑜伽(Bhakti Yoga)和智瑜伽(Jnana Yoga),这些虽然也叫“瑜伽”,跟我们平时说的的“瑜伽体式”没有半点关系,跟帕坦加利的《瑜伽经》里提到的瑜伽也大相径庭。
《薄珈梵歌》讲述的是俱卢大战(Kuru-Kshetra)开始之前,奎师那与阿周那的一段对话。《薄珈梵歌》本身有700多颂,读上一遍要数小时,显然不符合史实,是后人编纂的,其本身可以独立成书,也可以作为《摩诃婆罗多》的一个部分。
在《薄珈梵歌》中,奎师那向阿周那讲述了3种瑜伽,分别是业瑜伽(Karma Yoga)、奉爱瑜伽(Bhakti Yoga)和智瑜伽(Jnana Yoga),这些虽然也叫“瑜伽”,跟我们平时说的的“瑜伽体式”没有半点关系,跟帕坦加利的《瑜伽经》里提到的瑜伽也大相径庭。
现代瑜伽
其实,瑜伽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含义。
瑜伽最初作为印度古代六派哲学(也叫正统派哲学)之一,与弥曼差(Mimamsa)、吠檀多(Vedanta)、数论(Samkhya)、胜论(Vaisesika)、正理论(Nyaya)一起出现。瑜伽派哲学以帕坦加利的《瑜伽经》为主要经典,其中给瑜伽的定义是“瑜伽是控制心灵的波动”,修行的法门是八支行法。
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瑜伽已不局限于《瑜伽经》本身,与婆罗门教演化来的印度教进行了杂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瑜伽最初作为印度古代六派哲学(也叫正统派哲学)之一,与弥曼差(Mimamsa)、吠檀多(Vedanta)、数论(Samkhya)、胜论(Vaisesika)、正理论(Nyaya)一起出现。瑜伽派哲学以帕坦加利的《瑜伽经》为主要经典,其中给瑜伽的定义是“瑜伽是控制心灵的波动”,修行的法门是八支行法。
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瑜伽已不局限于《瑜伽经》本身,与婆罗门教演化来的印度教进行了杂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据说帕坦伽利是从大神希瓦哪里学到的瑜伽,希瓦大神是个离家修行的瑜伽士,他的理论对于出家人、苦行僧寻找内心的平静具有指导意义。而奎师那的教诲是针对普通大众的,可以帮助信徒在世俗生活中获得平静。
再有就是,到了近代,随着瑜伽得到西方的认可,声名大噪,许多印度教的理论被充实进瑜伽的范畴,也可以说很多非瑜伽的理论被冠以瑜伽之名而加以传播。现在的“瑜伽”成为了一个非常宽泛的名词,以至于其原意倒是无人问津。
再有就是,到了近代,随着瑜伽得到西方的认可,声名大噪,许多印度教的理论被充实进瑜伽的范畴,也可以说很多非瑜伽的理论被冠以瑜伽之名而加以传播。现在的“瑜伽”成为了一个非常宽泛的名词,以至于其原意倒是无人问津。
总之,奎师那把瑜伽的范畴扩大了,把曾经只是少数修行人士寻求解脱的法门,发展成为广大群众都可以参与的活动,是瑜伽的“世俗化”,也是瑜伽自身的一大发展。
2019年9月 北京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欢迎批评指教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欢迎批评指教
后一篇:印度经济放缓,汽车市场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