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印度文化瑜伽时尚旅游 |
分类: 瑜伽文化类 |
瑜伽经典《薄伽梵歌》到底讲了什么?
要回答个问题,需要了解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讲的是远古时期,印度北部的俱卢族的后裔,般度五子(Pandevas)与持国百子(Kauravas)之间争夺国家统治权的故事。持国一生下来就双目失明,所以弟弟般度成为了国王,但是般度死的早,自己的儿子还小,所以持国成为了国王。持国的大儿子难敌,嫉妒般度五子的才干,设计把他们流放到森林里13年,即使是流放之后仍然拒绝归还般度五子应得的财产和土地,最终导致了一场兄弟间的战争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讲的是远古时期,印度北部的俱卢族的后裔,般度五子(Pandevas)与持国百子(Kauravas)之间争夺国家统治权的故事。持国一生下来就双目失明,所以弟弟般度成为了国王,但是般度死的早,自己的儿子还小,所以持国成为了国王。持国的大儿子难敌,嫉妒般度五子的才干,设计把他们流放到森林里13年,即使是流放之后仍然拒绝归还般度五子应得的财产和土地,最终导致了一场兄弟间的战争
在俱卢大战(Kuru-Kshetra)的战场上,双方的军队列开阵势,一辆马车来到战场中间,驾车的是奎师那(Krishna),大神毗湿奴(Vishnu)的化身,车上持弓披铠的将军是阿周那(Arjuna),般度一方的统帅。
阿周那看到敌方阵营中站着的很多人都是自己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一时手足无措。这时,奎师那为了让阿周那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阿周那讲了一段话,这段对话后来被改写为《薄珈梵歌》。
阿周那看到敌方阵营中站着的很多人都是自己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一时手足无措。这时,奎师那为了让阿周那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阿周那讲了一段话,这段对话后来被改写为《薄珈梵歌》。
《薄伽梵歌》到底讲些什么?
《薄珈梵歌》的梵文是Bhagavad Gita,“Bhagavad” 是“神”的意思,“Gita”是“歌”的意思,《薄》的意思就是神之歌。《薄》本身可以独立成书,也可以作为《摩诃婆罗多》的一个部分。
《薄》一共700多颂,有18个章节,讲述了人生的哲学,被后世奉为印度教的圣经。比如什么是人?为什么会有恐惧?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为什么人跟人之间有贵贱之分?等等……
《薄珈梵歌》的梵文是Bhagavad Gita,“Bhagavad” 是“神”的意思,“Gita”是“歌”的意思,《薄》的意思就是神之歌。《薄》本身可以独立成书,也可以作为《摩诃婆罗多》的一个部分。
《薄》一共700多颂,有18个章节,讲述了人生的哲学,被后世奉为印度教的圣经。比如什么是人?为什么会有恐惧?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为什么人跟人之间有贵贱之分?等等……
人为什么会恐惧?为什么有“生老病死”?
《薄珈梵歌》里,奎师那说:植物、动物和人类都有恐惧。植物恐惧饥饿,会拼命地生长以获得足够的阳光和养分,动物恐惧饥饿,会想方设法寻找食物,这就是“丛林法则”。人类同样恐惧饥饿,但人类不用遵守“丛林法则”,人类的社会制度会帮助弱者,这是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
但是我们还有面对“生老病死”,我们还是会有恐惧。要想克服恐惧,我们就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如何而来,又如何而且,就能摆脱恐惧和死亡的纠缠。
《薄珈梵歌》里,奎师那说:植物、动物和人类都有恐惧。植物恐惧饥饿,会拼命地生长以获得足够的阳光和养分,动物恐惧饥饿,会想方设法寻找食物,这就是“丛林法则”。人类同样恐惧饥饿,但人类不用遵守“丛林法则”,人类的社会制度会帮助弱者,这是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
但是我们还有面对“生老病死”,我们还是会有恐惧。要想克服恐惧,我们就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如何而来,又如何而且,就能摆脱恐惧和死亡的纠缠。

薄伽梵歌中的场景
什么是痛苦?痛苦从而来?如何摆脱痛苦?
欲望无法满足就会带来痛苦!
《薄珈梵歌》里,奎师那说: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内心,我们不断在外在神界中寻找快乐,最终是“南辕北辙”。外在的世界是幻觉(Maya),这种幻觉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对社会价值(Kshetra)有了执迷(Moha)。这种对“社会价值”的“执迷”让我们失去理智,执迷于财产、执迷于爱情、执迷于生死。
为什么人生下来就有贵贱之分?
有的人生在富人家庭,有人则生在穷人家庭,这是为什么?
《薄珈梵歌》里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行为的果(Karma)。动植物都要为生存而活动,这些活动就会带来后果,没有生命的岩石不会运动,就不会带来任何后果。
所以任何行为都会带来果报,现在的一切是过去的果,而现在的行为会带来将来的果,如果能坦然面对一切,不去期盼任何行为带来的后果,就能摆脱因果的影响和束缚。
有的人生在富人家庭,有人则生在穷人家庭,这是为什么?
《薄珈梵歌》里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行为的果(Karma)。动植物都要为生存而活动,这些活动就会带来后果,没有生命的岩石不会运动,就不会带来任何后果。
所以任何行为都会带来果报,现在的一切是过去的果,而现在的行为会带来将来的果,如果能坦然面对一切,不去期盼任何行为带来的后果,就能摆脱因果的影响和束缚。
什么是解脱?
人都有恐惧,都要面对“生老病死”,都要被外界世界这一幻觉所迷惑,如何才能冲破幻觉,让自己解脱,而不再有恐惧,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哪?
《薄珈梵歌》中,奎师那说:通过控制内心的波动,平心静气去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不受果报影响,摆脱“三德”束缚,不去在意得失……这样就能获得解脱。
人都有恐惧,都要面对“生老病死”,都要被外界世界这一幻觉所迷惑,如何才能冲破幻觉,让自己解脱,而不再有恐惧,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哪?
《薄珈梵歌》中,奎师那说:通过控制内心的波动,平心静气去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不受果报影响,摆脱“三德”束缚,不去在意得失……这样就能获得解脱。
2019年9月 北京
原创文章,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