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读后感读《思维影响教育》琐感
(2022-12-31 19:47:57)分类: 叙事者悦读 |
课堂是学习知识、训练思维、涵养生命的地方。学习知识是夯实基础,涵养生命是本质目标,训练思维是核心关键。思维影响教育,影响教育的不仅仅是思维。
阅读《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的过程,是被深深触动的过程。书中88个批判式思考中蕴含着作者充满深度、广度又接地气的思维故事,是倾心于教育、倾情于课堂,致力于孩子们成长的智慧思维结晶。本书围绕思维与课堂、思维与德育、思维与课程、思维与教科研等提出许多原则性思考。
阅读过程中,受到很多启发和触动。比如,阅读“谁为今天守门”时,迁移思考,我写了《守好语文教学之门》;读完“跌跌撞撞又一天”,我想起自己从教经历中的诸多,写了《无用之用》一文;受到“如何让爱变现”的启发,我结合身边案例,完成《把爱变现》一文。
包括作者在有关教科研的部分,也让我想起当下很多学校教科研存在的很多问题。我们常常认为,当一个课题立项开题之后,我们的研究才开始,实际上,这真的是错误的。因为当我们确立要研究的课题的时候,已经是基于早期出现的问题需求,或者已经进行过深入思考,甚至已经有过探索和研究了。所以,真正的课题研究并不局限于书面呈现的一些材料,真正的教科研一定是基于教育教学的迫切需求应运而生的自然而然地探索,而不仅仅是功利性需求下的“形式主义”和“走流程”。
当然,本书的核心要点是强调思维对教育的影响,但影响教育的不仅仅是思维。举个简单的例子,影响一堂课的不仅仅是师生的思维活动,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首先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很必要。因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优化课堂结构,增大课堂容量,把主要时间精力放在对问题的探究上,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就依赖于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倘若课前准备不够充分,那么势必会影响到课堂进度,老师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非关键性问题上。而且对于学生个人而言,有可能跟不上课堂节奏,久而久之,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其次,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状态也很重要。课堂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交流和沟通,而情感的交流既是起点又是归宿。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在这一点上,相信我们一线教师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
再者,教师对教材把握的熟练程度也很关键。作为教师,要想有效地组织课堂和学生活动,必须熟练的把握教材,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相反地,假如教师对教材不熟,势必影响课堂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课堂组织的有效性,问题的高效设置以及新知识的呈现方式等也是至关重要的。
回到本书中,作者认为,当今教育最为深刻的危机就在于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培养和塑造“知识人”已经成为大家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但是,知识与思维二者之间,知识本身并无价值,其实知识的价值存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唯有当知识被用来开启心智、被用于解决实践问题的时候,才真正找到了通向美德的通途,也才能够转化为人生智慧的力量。因此,要走出传统教学阴影的出路就在于对知识和思维的合理态度,只有善于思维的人,才能将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不在于他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更在于他教会了学生思维,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为思维而教”。
思维影响教育,影响教育的不仅仅是思维。但为思维而教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