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月第3周:做语文教学的守门人——读《语文教学论》琐感

(2022-11-15 20:15:32)
分类: 叙事者悦读

《语文教学反思论》是当代语文教育名家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作者明确提出“教师要把握’核心素养’,立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基本点,坚持大语文教育思想及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以语用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文本为本。”

立德树人永远是各学科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一点毋容置疑,作者在第一章就以此开篇,应该也是为了强调其重要性。

但除此以外,既然谈“语文教学”就不能不先说说“语文”。据现代语文教育史记载“语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朱自清先生曾把“语文”视作是“语言文字”方面的一个概念。叶圣陶先生将“语文学”与“文学”并列,把语文视为语言文字训练学科。朱光潜先生在解放前也认为“语文”即“语言文字”。建国后,语言学家王力、吕淑湘等人也一直是“语言文字说”坚定的拥护者和捍卫者。还有后来的“语文”即“语言文学”、“语文课就是文学课”、“语文课就是以言语为主的文学鉴赏课”、“课程是语言与文学的复合”等多种观点纷纷出现。也有人将语文的“文”阐释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体”。总之,“语文”这一学科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概念认知和界定,才有了这么丰富的前世今生。

但不管怎样,语文是立足“语言文字”的,这是还原语文本义的需要,是保证语文学科工具性落实的需要,是统一“语文”认识的需要,当然也是使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获得专业成长、专业自信的需要。就像作者在第二章“坚持语文教学根本宗旨”中所说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正道。”当然,在坚持语言教学的同时,要坚持大语文教育思想。

长久以来,所有的语文教育者辛勤耕耘、执着探索语文教学的最美好、最高效的途径。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经历着很艰难的考验,很多的尴尬正越来越明显地摆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有时真的感觉只有招架之力,无还手之功。许多年前,我们就进行着大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尝试,还有我们的群文阅读、海量阅读,我们的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都是最坚定而又最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但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的冲击,最直接的是中高考改革,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必然会导致课程安排、各学科“含金量占比”等,也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政策的变化,比如就培养目标来说,从多年前的知识本位,到后来的能力本位,再到今天的素养本位,这些变化无不反应我们着教育本质认识的逐渐深化和教育政策的不断的矫正。当然需要面对的还有最根本的技术革新,从最初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在的多媒体、PPT、各种的网络软件。都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考验。

当然,所有的退却都有借口,所有的挑战没有理由,只有信念,必胜的信念。因此无论是学习的自觉、反思的精神、还是思辨的理性、以及扎根于语文教学沃土的实验与探索,都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乃至教育家必备的品质。我们反对刻意的包装,我们由衷的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良师、人师。在坚持不懈的且行且思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找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方向。

一位美国学者曾经说,“把事情做得更好与做更好的事情是两码事。”我想所谓的把“事情做得更好”,应该指的是立足当下,把握今天,做好我们应该做的日常工作;而“做更好的事情”,是指我们应该面向未来,走向未来,并努力创造未来。

在所有人大踏步奔向明天和未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允许并尊重那些既怀揣梦想,更扎根现实,奋斗在昨天和今天的人。也许正因为如此,才真正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反思意义和传承价值,展现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我想,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无论语文教学改革如何行进,我们的美好梦想和价值追求会始终不变,我们终究要成为人之师、心之师和自己之师,终将会竭尽全力,做好语文教学的守门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