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论语文教学
(2018-12-11 23:20:48)分类: 他山之玉 |
王荣生论语文教学
一、关于教学内容
教课文,要教对内容。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内容的点越具体、越清晰,更能有效地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认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之后,更要关注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
二、关于教学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在合适是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
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从“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转移到“把我理解教材的方式教给学生”。
一堂语文课,运用着多种教学方法。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呢?一线的语文教师往往茫然不知,或者是因为流行,或者是因为好看,或者是因为“我喜欢”,或者是因为“我就这样”,有不少人甚至还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为什么”的问题。而过去的语文教学研究,包括特级教师的创建教学模式,则把教学方法抽象化,依据什么“原则”、什么“理念”,或者抽掉眼下这一篇课文的这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谈论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什么的,而压根忘记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有方向的、学习的范围是要讲场合的。离开了教学内容有效实现这一基准,七方法八方法、这方法那方法,在我看来,都是乱方法。
在中外母语教材的比较研究中,我鉴别出了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功能:定篇、样本、例文、用件。讲课文有讲课文适用的地方(定篇),教读法有教读法适用的地方(例文与样本),离开课文作所听说读写的延伸,也有作延伸适用的地方(用件)。不同类型的选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果有意识地将一篇课文处置成样本,那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与本性根本矛盾的教学方式,绝对是个严重的事故;如果在讲和听的还是文中所讲述的那东西,那也许该称作语文教学的灾难。
三、关于阅读教学
当前中小学阅读教学的问题是学生散乱地找东西,学生活动了一番;教师额外地讲东西,教师展示了一场。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
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变“鉴赏者取向”为“解读者取向”。
阅读教学的三条线路:提供学生理解、感受所需要的百科知识;帮助学生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
四、关于教与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两种怪现象: 教师“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完整;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没有结构。教师“教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学生“学的活动”非常机械、单调。
新课程其实是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的“学”比较有结构、完整。
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需建立在“学的活动”这个基点上……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设计“教的活动”,而是设计“学的活动”。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完整时间; 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 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
五、关于教学流程
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和2-3个环节的把握这一流程上。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要达成教学结果的需要,将起点到终点这一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一个环节,上一个环节流向下一个环节,抵达课堂教学的终点。
流程是有流向的,学生开展着有指向、有组织、有结构、有可见成效的学习活动。
教学流程就是每个学生在班级教学的共同语境中,获得在与同学、与教师的交往中所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学习经验。
对话教学的实质,是教学内容的生成;而教学内容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流程终点的有方向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