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爱情,是人类史上亘古不变的话题。于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爱情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外在因素,世人带着有色眼镜来寻找自己的伴侣,注意到的是房子车子金钱社会地位,而非两人靠近的心。张艺谋导演则把人们的视线拉向老一辈的农村生活,用上一辈质朴而坚贞的爱情,唤醒人们被社会价值观改变的对爱情的认知。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讲述了“我”来自城市的父亲骆长余与农村的母亲招娣排除万难,最终在一起的爱情故事。虽然有许多不可抗力的因素,例如世人的舆论、长辈的阻挠、社会环境的窒碍....但在那个人们思想趋于封建保守的年代,“我”的父亲母亲都勇于追寻爱情,那么身处如今思想高度开放的现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种种借口迁就妥协,而不去追求真正的爱情呢。
本片采用回环式的叙事结构,由“我”作为主视点对父亲母亲的爱情进行叙述,其中采用了大量通过淡入淡出转场剪辑在一起的镜头展现了乡村秀美的景色以及母亲为爱情的辛酸付出,而对物像的巧妙运用也处处暗示着父亲母亲的感情走向,再加上于色彩色调恰乎时宜的变化对母亲心情的巧妙诠释,无一不展现了张艺谋老练的导演功力以及平淡却坚贞的爱情主题。
目前,人类正在从“读的文化”转变成“看的文化”,而作为这一转变的实现基础,镜头无疑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本片中,张艺谋导演于镜头的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例如给青瓷碗和发卡的特写就体现出了母亲对父亲炽热的感情。大量运用的摇镜头不但把乡村的秀丽囊括在屏幕内,也象征了母亲为爱情而走过的漫漫长路。影片当中的神来之笔便是将大量镜头通过淡入淡出的转场方式连在一起,在面前为父亲奔波的旅途中,一个个的摇镜头本就体现了空间上的遥远,而通过不同时刻镜头的叠加,更是体现出时间上的遥远。时空的结合充分表达出了母亲为了见父亲不辞辛苦劳累奔波,使得观众看出这份爱情的来之不易,也为后来母亲固执地要将父亲抬回来埋下伏笔。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均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物像上,而这部诗意盎然的影像,也不例外。母亲给父亲送饭时所用的青瓷碗,后来父亲走时碗的破裂,再到姥姥看不惯母亲伤心把碗补好,碗的完好到破裂再到重圆,均暗示了父亲母亲爱情的走向,也体现出了母亲为爱情而小心翼翼的样子。类似的还有父亲送母亲的发卡,从发卡丢失到找回,也暗示了父母爱情路上的波折,也令人为这对璧人感叹爱情的来之不易,令人珍惜。
“世界失去了你,就没了色彩”,该片回环式的结构借助色彩进行分隔,首尾为黑白,中间为彩色。当没有了父亲,母亲的世界便变成了灰色,充分体现除了母亲“蒲苇韧如丝”般的爱情。而当父亲还在世时,通片的彩色均为亮暖色调,即使是父亲迫不得已回城后,母亲一个人伤心落寞的时候也采用了暖色调,充分体现出母亲即使爱情辛酸,却也幸福的心情,也与父亲去世的黑白形成对比,加深了母亲的感情。与张艺谋以往的作品一样,该片依旧采用了大量的红色,乡村草地的橘红、母亲花袄的红、母亲织的红......均表现出了母亲炽热的爱。其中,父亲在乡村时的草地的红与父亲回城后雪地的白形成对比;初见父亲时母亲织的红与父亲死后母亲织的遮棺布的白形成对比。这两处一红一白的对比,均体现出了母亲对父亲的爱,以及父亲不在时母亲内心的伤悲。充分利用视觉上的色彩感官感受,来增加人们对这段感情的心情感受,令人为之动容。
时代越进步,人情反倒是越冷淡,忠贞美好的感情仿佛只能在电影书籍中才能看到。而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因为人有情感,所以不妨跟随张艺谋导演的镜头,回到那个没有那么多纷扰的时代,拾起人性,追寻一份质朴而不渝的爱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