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一)

(2022-07-12 10:48:55)

读书心得(一)

        一直在读的书纳兰容若的诗一书。还有徐克瑜的《诗歌文本细读艺术论》。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读传记或者某位作家的作品,都会喜欢上传记所记述的那个人,或者作者本人。尤其是传记中的人物本身,我想为别人写传记的作者本人应该也会喜欢上他所要写的那个人物吧。印象最深刻的是梵高传,那本书和电影我都看过了。记得读梵高传时,曾深深被梵高的精神所震撼,那样一种疯狂的异于常人的精神让人沉浸其中并为之感动。还有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的那位思特里克兰德的特别的选择与成就让人不免被他疯狂的选择所触动。也许正是因为脱离了正常的思维模式和正常的生活追求才有了他们的成就吧。突然又想到我买过的一本书的名字,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关于纳兰容若,他短暂而多情的一生啊,一半是武,一半是诗词。其中有几个字我特别记得“情深不寿”。纳兰对于当时的朝廷效忠,做康熙的御前侍卫,忠于职责。对于妻子卢氏深情相对,对于沈宛也情有独钟。对于朋友们,那些文人墨客真诚相待,倾力相助。这样的一个人真的像是在童话故事或天上或传说中才有吧。可是他却存在于人间,留下那么多凄美的词句,让后人们对他念念不忘。多情而又有担当。书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仿佛那个人从那些文字中走出来过一样。我想写纳兰传记及讲述解说其词的作者一定也是对纳兰心存喜欢的吧。在书中认识了好多生字生词典故,也算是另一重收获吧。

       这段时间也断断续续读了《诗歌文本艺术论》。为什么要去读这样一本书呢?是因为想知道和了解一些关于诗歌的理论知识,这本书正好可以满足我的这点好奇心。记得以前在乌鸦孵化营时带大家每晚读诗,分析诗歌。坚持了至少好几个月吧。其实多久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那时候费尽心思地去记录名家名作,国内国外的。有时候有人告诉我了,或者自己查到了,就赶紧去找那个人的作品,等着晚上八点准时跟大家一起阅读并分析。那时候对于诗歌理论知识欠缺,完全是凭着热情,爱好,自以为的某种责任,其实是老实不会投机取巧的本性支撑着走过了那一段时光。现在我特别怀念有事情可以去做,并且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惜的是没有理论支持。所以这段时间一直在读这本书。的确,徐老师不愧是学贯中西的。里面有很多文学哲学的相关知识。更多的是关于如何研读诗歌的。他在书中例举了对外国及中国名诗的解读分析。我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严羽的《沧浪诗话》,金圣叹,朱熹等等。他们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所做出的贡献真的是太大了。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陶渊明的一句话的解释:“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本意并不是不求理解。只是陶先生对于前人针对一两句诗可以写出的几万字的诗评而言的。一切都会发展进步的。对于诗歌的解读和认识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更贴近文本本身。在这本书中,作者的那些中外文学批评理论的对比以及认知的变化都作了详尽的介绍。我还没有读完。坚持读书中。

       读书使人愉悦,写读书笔记是总结和思考。比起写空空的日记好多了。太晚了,休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匆忙之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