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的前调,中调,尾调,你喝得懂吗?

分类: 品茶杂谈 |
【一】
最近陈思成出轨是个大热门新闻。
是人都在写,是公号都在谈。
村姑陈不想写他。因为觉得没必要。
出轨与不出轨,是个人选择。原谅与不原谅,也是个人选择。
这是人家夫妻间的家务事,我们外人,没资格评说。
就像买茶,你喜欢香的,他喜欢醇的,你喜欢贵的,他喜欢性价比高的,你喜欢名牌,他喜欢私房茶.....
环肥燕瘦,各有所爱。
何必一定要强求别人与你一样。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焰火。每款茶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A86thfQbuy
【二】
今天有个好朋友问村姑陈,你文章里写的前调,中调,尾调,是闻出来的,还是喝出来的?
嗯,这个问题问得好。
说明这位好朋友在认真看村姑陈的文章。
并且学以致用。
关于前调,中调与尾调,前味,中味与后味,原本是惯常使用在香水和红酒身上的香型分类。
自从村姑陈写茶文章之后,便把这一方式,引用到茶叶的品鉴上面。
粗心的人,常觉得茶的香气都是一样的。
不就是茶香嘛。
但你若是细心,仔细去喝,去闻,你会发现,茶的香气,是多变的,是有层次的,是递进的,是此消彼长的。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A86uVCptp2
【三】
岩茶的香气,是多样的,不同品种的岩茶,有不同的香型。
比如,奇兰的兰花香,佛手的雪梨香,水金龟的梅花香,矮脚乌龙的蜜桃香,老枞水仙的苔藓香......
白茶的香气,是分品种和季节以及年份的。
当年的白毫银针的香,是毫香,鲜爽气。白牡丹的香,是栀子花味的。寿眉的香,是综合花香与青草香。
旧年的白毫银针的香,是毫香带谷香,鲜爽气弱了许多。白牡丹的香,栀子花香弱了,综合花香渐起,香气明快。寿眉的香,是药香加谷香加花香加枣香。
枣香是陈化得极好的茶才会转化出来的香气。如云似雾,温暖舒适。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A86vQ1RUMy
【四】
前调,中调,尾调,是村姑陈为茶叶的盖香度身订制的专属名词。
冲泡岩茶与白茶的时候,开水冲进去,香气便升到了盖子上。
这时候揭开盖碗的盖子,便是闻香的好时机。
盖香的香,基本分三层。
第一层,是前调。就是你最初闻到的那股子浓烈的香气。
最初最到的最浓的香气,就是前调。如同打仗时,冲在最前面的先锋。
第二层,是中调。当前调淡去时,你在盖子上闻到的第二层香气,就是中调。
中调是与前调不一样的香味。它就像中军统帅,是茶叶的香气里最重的,最强的,最持久的一种香味。
第三层,是尾调。茶水冲至4-5泡之后,中调也逐渐淡去,尾调便凸显出来了。
尾调便如同一张水墨画的底色,淡淡的,素净的,却不容忽视。
尾调是这泡茶所有香气的基底。如同美人妆面的底妆,底妆的颜色决定了这个妆容的整体风格。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A86w06vYem
【五】
而前味,中味,后味,是在喝茶汤的时候感觉到的口感上的变化。
它与前调,中调,尾调一样,是村姑陈在写茶叶品鉴文章的时候发明的,为茶叶的汤色与香气度身订制的词汇。
在此之前,没有人用这些词形容过茶叶的香气与口感。请容本村姑小小地骄傲一下。(如果看官们今后在其它文章里看到用“前调”“中调”“尾调”“前味”“中味”“后味”形容茶的香气与口感,它一定是盗版。)
前味,是指茶汤刚入口时你感觉到的茶的香味。它是茶汤给你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也很直接。
中味,是茶汤在你的口腔里回旋时感觉到的茶的香味。它是茶汤给人的第二印象,也是这款茶持久性地给你的印象,是总体印象。
后味,是茶汤咽下之后你口腔里的感觉,是需要砸吧砸吧嘴才能感受到的香味。它是这款茶如风一般散尽后,留下来的尾声。如雁过留声,风过留痕。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A86wspIxc0
【六】
茶有千万种,茶香亦有千万种。
每种茶,有它独有的香气。
每种茶,也有它独有的味道。
茶的香气与口感,每个人味蕾不同,感觉也天差地别。
千人千面,与众不同。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A86xqz1RHk
2017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喝茶知识,可以私信小陈微信号:lanxiaoping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