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读后感
(2025-04-06 20:54:05)
标签:
教育阅读感悟 |
作为一名教师,亦是叙事者团队的一员,翻开宋鸽主编的《谈写作》一书,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教育者精神世界的门扉。书中汇聚的45位教师的写作体验,不仅是一场关于教育叙事的集体对话,更是一曲教师专业成长的赞歌。从“记录者”到“研究者”,从“孤独书写”到“群体共鸣”,这本书让我深刻体悟到:教育写作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教育生命的重构、教育智慧的凝练,以及师生心灵的深度联结。
叙事者团队发起者王维审说过的:教师写作的目的从来不是“成名成家”,而恰恰是“过好自己的教育人生”。作为一名叙事者团队成员,我曾将写作视为“任务清单”中的一项。初期的教学叙事多是流水账式的记录,但通过团队共读与互评,我逐渐学会从“学生的一次提问”“课堂的意外插曲”中捕捉教育契机。写作成为我与自我对话的路径,让我从“教书匠”向“研究者”悄然蜕变。正如张爱玲在《论写作》中提到的:“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但唯有真诚的反思,才能让文字具有穿透力。”
教育写作的孤独性常令人却步,但《谈写作》揭示了一条重要路径——群体共写的力量。这一点在叙事者团队中体现得尤为深刻。例如,我们每月举办的“教育故事沙龙”,围绕教育中的一个个主题展开写作与研讨。
这种从“个体经验”到“集体智慧”的升华,正是教育写作的独特魅力。团队共写不仅消解了写作的孤独感,更通过多元视角的激荡,让教育叙事更具深度与广度。
《谈写作》中反复强调“以读促写”的重要性。颜莹老师指出:“教师需以理论为镜,照见实践的价值。”我的写作实践亦深受阅读滋养。并且这些写作实践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教育观念。这一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写作不仅是输出的过程,更是输入与内化的循环。
《谈写作》带给我的不仅是技巧的启迪,更是一种教育信仰的坚定。它让我相信:每一位教师的文字,都是教育长河中的一叶轻舟。当我们以真诚为桨、以反思为帆,必能在教育的航程中抵达更辽阔的彼岸。在叙事者团队的道路上,我将继续以笔为伴,与志同道合者共赴这场永不停歇的教育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