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正的博客
周正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80
  • 关注人气: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守护那片“无用的草地”

(2025-03-09 20:36:44)
标签:

教育

育儿

杂谈

感悟

周六下午,我站在临沂一个游乐场门口。旋转木马的音乐声清脆悦耳,滑梯上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幼儿园孩子正咯咯笑着追逐,而一旁的家长休息区里,几位妈妈正低头一边刷着手机一边交流该给孩子报哪种课程更对孩子的将来“有用”。我数了数游乐场里的孩子:12个,最大的不超过6岁。再抬头望向马路对面的补习机构,玻璃窗后挤满了埋头做题的中小学生。这一幕,成了我教学生涯中挥之不去的画面。

二十多年前,周末过完,学生在周一一定是热烈交流周末在哪里玩耍。那时的游乐场里的海盗船和疯狂老鼠总是被初中生“霸占”,他们在尖叫声中释放压力;沙坑旁蹲着研究蚂蚁的小学生,书包里还装着未写完的周记。而今,这种场景已成追忆。游乐场工作人员告诉我:“周末高峰时段,90%的顾客是幼儿园孩子。中小学生要么在补习班,要么在家刷题。”

在家长会上,一位父亲的话颇具代表性:“我们也心疼孩子,可临沂重点中学的录取率摆在那儿。别人家孩子周末学编程、补数理化,我们能不跟吗?”这种焦虑催生了畸形的“时间争夺战”:某培训机构甚至推出“课间10分钟线上单词速记”服务。更令人忧心的是,孩子们逐渐丧失自主游戏的能力——当我组织班级户外活动时,竟有家长质疑:“老师,这个活动能有用吗?”

教育生态的恶化早有征兆。五年前,我班上的孩子还能在课间自发组织游戏;如今,他们更习惯掏出单词卡默记。这与昆明武成小学“壮苗行动”中孩子欢跳的身影形成鲜明对比——那里15分钟的课间,学生丢沙包、跳格子,活力四射。反观我们的孩子,连去操场都要计算“时间成本”:从教室到游乐场步行10分钟,意味着少做半套卷子。

去年秋天,我们曾尝试在班级推行“周末发现计划”:每周布置一道开放题,如“记录小区里三种植物的变化”“设计家庭游戏方案”。我们曾借鉴杭州澎致小学“创极速光轮”的经验,开始探索“游戏化学习”的新路径。我将数学题改编成游乐场闯关任务:用海盗船摆动周期函数解题,通过摩天轮高度计算训练空间思维。但最终因为参加的孩子太少,而不了了之。

办公室的同事在批改周记时,看到学生写道:“昨天在补习班楼下,我看到幼儿园小孩举着棉花糖跑过。微笑的样子真好,就像我的童年。”这句话刺痛了我。教育的终极目标不该是制造“高效做题机器”,而是培养完整的人。“厚德博学”需以鲜活的生命体验为根基。

    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当我们将孩子从补习班的樊笼中暂时解放,让他们在游乐场的秋千上触摸风的形状,在沙坑里建造梦想的城堡时,或许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所谓的“无用时光”,恰恰是孕育创造力、韧性与社会情感的沃土。

夜幕降临,游乐场的彩灯次第亮起。我望着远处补习机构渐次熄灭的灯光,想起法国诗人雅克·普雷维尔的那句诗:“在童年草地的中央,有一片青翠属于无用——但它比所有有用之物更接近星辰。”愿我们都能成为守护这片草地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