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笔,用生活浇灌写作之花
(2025-02-23 15:01:39)
标签:
教育感悟杂谈育儿 |
我家有个在上二年级的男孩,作为父亲我深刻理解写作启蒙的艰难与美好。二年级是孩子从“写话”向“写作”过渡的黄金期,这个阶段的指导不仅需要教学智慧,更需要父母以陪伴者的姿态,将写作融入生活肌理。
当我的儿子在作文本上反复涂改“XX开心极了!”却写不出细节时,我就充分地意识到二年级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修辞技巧,而是打开感知世界的触角。
于是我每天就注意带着孩子去探索许多我们大人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我会带着孩子去观察露珠在叶片滚动的轨迹;去聆听街边公园里不同的鸟鸣;甚至还让孩子闭上眼睛去触摸树皮的纹路。然后引导孩子用“颜色+形状+动态”描述,欣赏如“橘红色的夕阳像融化的柿子,慢慢滑进远山的碗里”这样的句子,然后让孩子去仿写;引导孩子去发现妈妈切菜的哒哒声像“小雨点在跳舞”
学习网上的成功经验,我和孩子和他一起在书房设置了“素材罐”,孩子把每天的新发现写在纸条上投入罐中:摔跤时膝盖的刺痛感、发现蚂蚁搬家的路线、甚至同学生气时鼓起的腮帮。然后利用周末,我和他一起抽取纸条进行故事接龙,这种游戏化积累让儿子逐渐理解:“写作就是把生活装进魔法瓶”。
寒假,孩子在美术班里领来了牵牛花的种子。于是我和孩子一起种,分享每天的心情,用手机拍摄种子发芽、生长、叶片逐渐舒展的过程,每天的心情和观察结果都写上一小段文字。就这样在寒假结束的时候,孩子写下了一篇完整的作文《我家的牵牛花》。
我知道:写作是开往春天的慢火车。作为教师,我知道二年级写作的每个稚嫩句子都在为未来的文学素养筑基;作为父亲,我更珍视那些歪扭字迹里跳动着的童心。当儿子和小朋友聊天时把“爸爸教我写”慢慢改成“我观察到”时,我真正领悟到:最好的写作指导,是让孩子相信笔尖能开出花朵,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永远准备好赞美的雨露,和永不枯萎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