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哪吒2》
(2025-02-17 08:16:59)
标签:
教育育儿杂谈 |
从一位从教20多年的资深教师的角度来看,《哪吒2》(即《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电影,它还蕴含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深思。
一、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影片中,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教育方式体现了“底线内无条件的爱”。他们明知哪吒是“魔丸”转世,却始终以理解和引导代替压制,这种信任与包容帮助哪吒挣脱社会偏见,学会爱与责任。这与教育中强调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理念不谋而合,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精英教育与过度期待的反思
东海龙王敖光对敖丙的精英教育则是另一种极端。他集全族之力为敖丙铺路,却导致敖丙陷入家族使命与个人理想的冲突。这映射出现实中家长“望子成龙”的焦虑,将孩子视为实现家族野心的工具,忽视其独立人格。敖光的醒悟——“父辈经验未必全对,你的路需自己闯”——揭示了教育从控制到放手的必要性,提醒教育者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
三、挫折教育的真谛
电影中的挫折教育并非人为制造苦难,而是当孩子面临外界质疑时,引导其建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挫力。哪吒在误解中学会责任,敖丙在压抑中寻找自我,最终通过内在动力实现蜕变。这提示教育者需给予孩子试错的空间,让他们在跌倒中学会站立,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四、双向成长与亲子关系的重构
影片中的李靖夫妇、敖光等角色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完成了自我成长,揭示了亲子关系应是“双向奔赴”而非单向控制。教育不仅是孩子的修行,也是父母突破自身局限、接纳不完美的过程。这提醒教育者应关注亲子关系的双向性,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五、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引导
《哪吒2》还巧妙地融入了多种中式元素,如神话故事、孝道、忠义等,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文化底蕴。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还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六、对“反抗”主题的深层思考
尽管影片试图延续前作“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精神,但部分情节也暴露了主创对“反抗”主题的肤浅理解。例如,哪吒的暴力破局和对“成仙”执念的矛盾刻画,可能无意中强化了等级制度,这与教育的初衷相悖。因此,教育者在引导孩子观看此类影片时,需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避免盲目模仿。
综上所述,《哪吒2》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在娱乐性的同时蕴含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它提醒教育者应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试错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需警惕影片中可能存在的负面元素,引导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