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2023-05-03 11:05:09)
标签:
阅读教育感悟杂谈 |
“春雨绿阴肥,雨晴春亦归”。人间芳菲的四月,我有幸和叙事者的伙伴们一起在春光下,在细雨中继续细细品味朱永通先生的《教育的细节》,在读写中开启心灵智慧之窗。
朱永通先生在《教育的细节》一书中通过穿插真实教育案例的方式,思考和讨论了当前教育中的一些细节,传达了对教育抱有的仁爱理念和人文关怀。
朱永通先生对“观念”的思考,一下子就让我从洋洋得意中惊醒:我自以为是的观念到底有多少功利性?到底自己的教育“观念”是为了孩子真正的自我成长,还是带着自己没有觉察的功利性?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朱先生的《教育的细节》一书中举不胜数:
睡眠优先于作业:到十点后一律停止写作业,先上床睡觉。第二天到校,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须跟课代表说明原因,究竟是作业太多导致,还是自己拖拉造成的。若是前者,班主任会及时跟各科老师沟通,协调;若是后者,自己需努力改进,养成好习惯。
对待迟到的同学:可以不采用必须喊“报告”的形式,而是让他们悄悄地进去坐好,不要打扰到正在上课的老师和同学,对视时也微微一笑,安之若素即可,当然严重者私下是需要聊一聊的。
是呀,到底是睡眠第一,还是作业第一?老师的选择,足以判断出孩子所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是一个讲爱的地方,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和爱的示范。善待迟到的同学,表达的是对身边的人,真正的爱和包容。
当然书中思考讨论的细节远不止这些,还有对学生因东西过多,书包无奈放地上的思考,对奇数人座位安排的思考,对“包装式”学校文化的思考等等等等,这些细节很真实也很普通,普通到我好像注意过,思考过,又好像普通到我忽略过,未曾在意过。
关于细节的作用,朱先生在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好学校来自一分细节和九十九分的荣誉和成绩。假定做好每个细节为学校的“一”,学校获得的各种各样的荣誉和成绩(比如有多少学生获得各类赛事奖牌,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等)为“九十九”,两者之间是乘法关系,而非加法,这样一来,这个“一”就变得无比重要了,因为没有这个“一”(这个细节做的不好,变成零或负数),“九十九”就白乘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成于易。”教育本就没有细节,因为事事皆育人。愿我们关注我们习以为常的“细节”,带给孩子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人生绽放出属于生命的温度和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