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的文章1
(2023-01-08 00:25:13)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许多事情都已经模糊,
但我有一件事情却让我反复想起。
那时一个昏黄的下午,她孤零零坐在教室东南角。
带着视力矫正眼镜的她正在写着什么。
出于好奇,我忍不住走过去看她究竟在干。
入眼是一道看图写数的题:三捆10根的小棒和5根单独的小棒表示的数是多少。
这个孩子写得是305。
“好为人师”的我忍不住指着图中三捆小棒问这个孩子:“这是多少根小棒?”孩子抬头看了看我,拿起铅笔一根一根的数了起来。
“先别数,你能不能这先观察一捆是多少根?”
“10根。”
“这三捆一共是多少呀?”
“30。”
“再加上这5根,这个数是多少?”
孩子眨眨眼睛用笔在“30+5”前面两个数字“30”的下边划了“35”。
我瞬间想到了许多年前读过的一段文字:西藏刚解放时,民众识字率极低,在一个地方学问最高的人会写100,但写一百二十时就写成了10020。
就在此时,一个男孩子走近我说到:“老师,不用管她,她不算数的。”
不算数,
不算数。
不算数!
看着默默将头低下的她。我俯下身子说:“你要相信你很聪明。”
许多时候,我们都是不明所以的孩子,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这个选择对还是错。我们都有渴望他人的一声肯定。如果这声肯定变成赞美可能就更加完美了。
但,许多时候。我们总认为只有刚正不阿“真诚”地告诉朋友才能体现双方的价值。
许多时候,成长不单纯是一个人的事情。
一棵树,如果长在肥沃的地方,它的树根与树冠差不多有一比一的关系。 如果这棵树是长在土壤比较贫瘠的地区,树根与树冠的比例,可能是2:1到3:1, 如果一棵树长在岩石地区,长在沙漠地带,树根和树冠的比例可能会达到5:1。
我们死命的把自己的根向周围一切可能延伸,只是为了在冰冷的世界更加有机会变得温暖而已。
其实,我们只是这样才能让生活变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