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2022-10-22 20:04:05)
标签:
教育感悟育儿杂谈 |
其实,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学困生。学困生往往有学习态度不端、缺乏自信、对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表现。
事实上,这些孩子自身也十分迷茫。孩子本身往往处于对自己失望、对自己的学习很失望的状态。因为毕竟“学困”的状态本就不是他们自己所希望的。其实我们细细分析这些孩子,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其实都努力过,但往往他们的努力却并没有带来改变,甚至让他们怀疑自己的努力有用吗?因此,他们逐渐放弃努力进而他们只能去把关注力放在其他事情上。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有许多,但我想孩子们的心理状态,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无视的。
到了初三,其实所有的学困生都十分矛盾,既不愿就此随波逐流却又因为之前的“经验”让自己十分畏惧改变。我们细细分析这些孩子往往都有这样一些问题:学习技巧不足、家庭关系紧张、自信心不足、情绪管理技巧不足、自理能力较弱、缺乏自省力、知行不一致、缺乏信任感、缺爱、依赖性较强、缺乏适当表达情绪的能力、缺乏同理心、爱面子、防御心理强、防御技巧模糊……
如果真的想改变这些孩子,父母首先应该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孩子找出导致现在结果的源头以及他的应对方式,更新学生认知水平。其次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让学生重燃对学习的兴趣。再次通过一对一文化课补习,增强其学习的自信。最后,要借助行为训练,让孩子拥有一个精神饱满的风貌。
也就是说,其实对于许多学困生,特别是到了初中的孩子,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助和行为训练,只是单纯的通过学业辅导通常是无法改变孩子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
这也就要求我们作为家长或老师需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情况,适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课程,科普相关概念,让孩子能够更加科学地看待自己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也就是说,我们作为家长或老师需要有科学的心理知识储备。也就是说,许多时候学困生遇到的问题。往往并不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而是他的成长真的遇到了问题,遇到了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所以,其实我们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的首先是反思我们作为父母,之前那些事情没做;我们作为老师,真正的放低要求等待他们了吗?
真的,孩子的问题,往往不单纯是孩子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