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
曾庄小学
导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导学重点:
体会红军战士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导学难点: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单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
1、 学生齐读本课生字、新词。
2、 回顾红军翻越雪山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3、
在当地还曾流传这样一句民谚: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课件出示图片)读到这一句话,你有怎样的感受?
4、 (过渡)从这一句话足以说明翻越夹金山,困难重重,红军能翻越过去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 呈现目标,明确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感受红军战士之间的革命深情。
三、学习探究,感悟品质
1、呈现学习探究的三个问题:
(1) 、红军是如何克服翻越大雪山时的困难的?把自己的话批注在书边。
(2)、品读5——12自然段,勾画出让你感触深的语句,并在书上批注你的体会。
(3) 、反复朗读12自然段,思考这里的环境描写和前面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不同。
2、教师提醒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先边读边思考,再在组长的带领下,逐题展开讨论,然后小组内推选代表发言。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讨论交流。
5、展学评学: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和评价。
(2)教师精讲:
文段一:“大家拼尽全身力气……”“拼尽”可换成其它词吗?为何用“拼尽”?
文段二: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晕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背着他走,即使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
(1)、出示文段,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里抓住哪些细节描写来体现红军战士之间的深情?
(2)、分析:从这里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患难与共,唇齿相依的深厚情谊;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文段三: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动词,来体现红军战士的顽强和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文段四: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上了山顶。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1)、学生朗读,指导思考这里的环境描写与前面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不同?
(2)分析:可以抓住文段中“晶莹的白雪”、“耀眼”、“银装素裹”等词,体会到此段的环境描写,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6、引导学生小结课文,以“红军越过大山,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战士们说些什么?”为话题,与红军战士对话。
四、达标练习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作者抓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突出人物品质,现在请大家也尝试写一写。
2、出示:用50至100字的环境描写来表现你上学的愉快心情。
3、学生书写在导学单上。
4、教师点评,小结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