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开发第2招:先“事”后“物”

Part1:
爆品开发就是造物,但“物”是附着于“事”而存在,因此“事”在前,“物”在后。
“事”就是一个剧情,“物”就是一个角色,“角色”必须依附于“剧情”而存在。
没有完整的故事剧本,演员角色就无法独立存在。
就像“波浪”必须依附于“大海”而存在,波浪离开了大海,也无法存在。
应用于爆品开发中:我们可以把“物”理解为产品,“事”理解为消费者真实的生活故事。
具体来说,开发爆品,要先琢磨消费者真实的生活故事、生活情境,让产品配合消费者的故事完整的演出。
任何产品,离开了消费者真实的生活情境,产品也就无法存在了。消费者每天的生活都是一出现场直播的故事剧情。
拳胜为企业开发爆品,就是从剧情中找角色,为一个真实的剧情,开发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最好是能扮演故事的主角。
因此,我们在思考爆品开发,大脑中要先有全局(消费者完整的生活情境),再有局部(具体爆品开发创意)。
套用一句毛主席语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爆品开发亦是如此:产品必须从真实的生活故事中来,再回到消费者的生活故事中。
Part2:“先事后物”的爆品开发法,如何应用?
基于“先事后物”的爆品开发方法论,拳胜给客户开发爆品的第一步,首先要琢磨“事”,琢磨消费者具体的生活情境。
看看在消费者每天现场直播的故事情节中,有哪些痛点?需要哪些道具?让每天的生活故事可以变得更美好。
这既需要有对生活的观察力,也要有冥想般的思考力。
我们要放空自己,把自己置换到特定的角色和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去真切的感受,去全流程的体验。
把大脑置身于越具体的生活情境,越容易发现爆品开发的机会。
这就是基于特定的事去开发产品,让你的产品去服务于消费者某件特定的“事”,让产品在具体事上扮演着清晰的角色和价值。
比如:“人在路上开车”这是一件具体的事,是真实的生活故事。
人在开车中,需要解决哪些痛点?或者需要哪些道具呢?
在这出故事剧情中,有一个痛点是:开车会困会累,那么如何让这出故事更美好?
“红牛”就是基于这件事,开发的“物”,让开车困和累这件事得以解决。
再说一个每个人都熟悉的案例。这个爆品,被称之为:百亿级的爆品开发创意。
这个爆品就是——微信红包。
腾讯做了很多年互联网金融,但迟迟不成气候,直到微信红包的出现,让微信瞬间进入人民大众的生活中,让腾讯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与支付宝平分天下。
2014年出来的时候,被马云称之为“珍珠港偷袭”,马云连年都没过好,当时就感觉支付宝地位不稳了,于是拼命要做社交软件:来往。
回归“微信红包”这个爆品开发,背后“事”的逻辑:拜年送红包。
微信红包,就是一个依附于“春节拜年红红包”这件生活故事。
因为这件事跟每个人都有强关联,所以它成为了跟每一个人生活故事都有关的角色。
所以,在思考爆品开发创意时,先琢磨消费者真实的生活故事,再创造一个根植于这个故事的生活角色,让产品依附于事而存在。
事有多大,产品受众就有多大;事的生命力有多久,产品的生命力就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