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教学案例赏析(李莉)
(2017-01-23 17:37:39)
标签:
教学案例 |
分类: 案例反思 |
特级教师教学案例赏析
桐城市东关小学
作为小学数学的一线教师,对于如何才能“减负”不减教学质量,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做到既减负又能增效,让自己的课堂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呢?
一位数学教师,要想做到既减负又能增效,关键是要有高艺术的教学方法。有人说:“教学有法贵在得法”何为高艺术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欣赏特级教师叶柱老师的两个教学片段,相信对我们的理解会有帮助。
片段一:
刚一开课,叶老师直截了当的出示课题:解决问题。很幽默地问:“问题在哪里呢?”接着出示了:图片
本教学片断虽然材料呈现简单,但体现叶老师以学定教,充分利用材料让学生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体会“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整个片断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表达清晰明了,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适时进行点拨,评价适时适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样的方法不失为高艺术的教学方法。
片段二:《折线统计图》。
师:你的身高是多少?你认为这是谁的身高?
生: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能比划一下吗?(生边说边比划)
师:姚明的身高如果画成折线统计图,你认为可能是哪一幅?
师:能说说第一幅反映的是什么情况?第三幅呢?从哪里看出第二幅是正确的呢?
生:线一直往上
师:除了看线说明是正确的,还有没有别的证据说明是正确的?
猜想三:出示第24届至30届奥运会中国金牌数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想像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样子吗?比划一下(生想像并比划)
(反馈时)师:怎么画的?做了哪两件事?
猜想四:分析折线统计图(丽丽跳绳前后心跳,教室内温度)
本片断中,叶老师紧紧围绕着“识图、制图、析图”的逻辑展开,以多次的猜测、想像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与讨论,思路清晰,环节紧扣,学生始终处于思维不断碰撞的情境中,刚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来了一个猜想。在猜想中,学生自主积极的思维被激活,在叶老师平实的提问中步步深入地研究折线统计图中点、线的作用,体会折线统计图所具有的预测趋势的作用,在辨析中明白如何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合理预测。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让我们明白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与老师密切配合,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作到了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
要真正作到“减负增效、打造理想课堂”,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勤于反思,不断积累经验,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构建科学的、和谐的、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秩序和氛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