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文化系列164——民俗文化5

(2022-04-13 07:53:41)
标签:

教育

文化

杂谈

第二章  民俗分类

(二)传统民俗节日介绍

 

1、春节

 

节日传说

春节历史悠久,传说早在尧舜时期,人们就有过“春节”的风俗。最初起源可能是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的传说很多,这里选择几个介绍一下。 

传说一,因为一种叫“年”的兽。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长年深居海底,每年除夕这个特定时间,偷偷摸摸地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会慌慌张张地扶老携幼,匆忙逃往深山,躲避“年”的伤害。

某年除夕,一个村里来了一乞讨老人。这时人们都在恐慌地准备逃跑,谁也没有理会他。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他一些食物,好心好意地劝他快上山躲避“年”祸。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了笑道:“如果婆婆让我在你家里呆上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当然不信,还在絮絮叨叨地劝说,乞讨老人一直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发现村里的气氛和往年不同,东头老婆婆家的门上贴了大红纸,屋里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一声。当它怒气冲冲跑到门口,院里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一时浑身战栗,战战兢兢停下来,不敢往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地狼狈逃蹿。四、文化系列164——民俗文化5


四、文化系列164——民俗文化5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一见村里安然无恙,都是十分惊奇。老婆婆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儿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人们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地守更待岁。这个风俗广泛流传下来,成了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

传说二, 起源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西周初年,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就是“年”的雏形。只是“年”的名称从周朝开始。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权威,就要自立历法。这种情形造成不同的朝代年的时间不一样。夏代以一月作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作为岁首。周代更是开拓创新,十一月作了岁首;秦代再去提前,十月作了岁首。这种朝代变更带来的这种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不便。

到了西汉,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他根据司马迁的建议创立太初历,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一月初一做为岁首,年的时间固定下来。今天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次修定。是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新的一年的年节,以固定的日子一直沿袭了下来。

四、文化系列164——民俗文化5
四、文化系列164——民俗文化5

传说三,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他就有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非常苦恼。

一天,万年上山砍柴砍累,坐在一棵树荫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怪兽继续启发他的灵感,他又做了一个五层漏壶计算时间。他发现每隔360多天四季就会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也会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经常在为天风云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带着日晷和漏壶见国君,认真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觉得有道理,一时龙颜大悦,就把,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希望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四、文化系列164——民俗文化5
四、文化系列164——民俗文化5

 一次,祖乙想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就知道万年创建的历法成功,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准确的太阳历。国君深为感动,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就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