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系列140——传统文化140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 |
第五章
1、《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是《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元代郭居敬编录,就是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又称《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二十四孝》后,相继出现《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成了我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一本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讲了二十四个做人尽孝的故事,不同版本也是有所区别。区别就是个别人物和故事选取的不同。常见的版本包括了通过汇集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24个古代的孝道故事,宣扬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24人的孝行。我国古代传统的木雕、砖雕、刺绣和陶瓷上,也是常见这一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的大部分故事说的是子女为保证父母的身心安悦和自己的内心宁静,做出的力所能及的孝行,值得肯定和赞赏。也有部分故事里的一些极端做法,超越常理、违背常识。为了让父母吃饱饭,竟然要活埋儿子,表面上看是‘大孝’,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总纲’,所以就是‘大不孝’。还有“卧冰求鲤”,说王祥不计前嫌,赤身卧冰,用体温融化坚冰,求取鲤鱼以奉继母。冬季的寒冰,应该不是人的体温可以融化的吧?就是能够融化,用此法求得鲤鱼的极端做法也不可取。不计前嫌可以表扬,这种行为也是愚孝。 “曹娥投江”非常残忍、愚昧、迷信的的事情,极不合理。“恣蚊饱血”、“尝粪忧心”都是悖于常理。
我国的文化是讲人性的,“二十四孝”的一些孝行违背了这个基本文化特质,一些做法就是非人性的,不仅不能提倡,也要扬弃批判。用愚昧的“二十四孝”代替真正的“孝文化”,貌似弘扬传统文化,也是损坏了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孝道,国家层面也在提倡,精英阶层一直强调。孝道不是“天经地义”的自然发生的,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的人类伦理,理解孝道和履行孝道都是非常不容易;哪怕就是“历来重视推崇”,不等于实际做得好,古人不孝、假孝的现象也有很多。孝是一种爱心,爱心应该自然存在,需要教育熏陶,也是不必宣传那些乖张的行为。二十四孝就是一个历史产物,很有一些孝行和今天的伦理观、价值观不相适应,不能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