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文化系列137——传统文化137

(2022-04-04 09:05:51)
标签:

文化

教育

第四章   深度解读

跪拜陋习

2

 “下跪叩头”的大礼究竟始于何时?谁是这个繁琐礼仪的始作俑者?

读点古书的人,想必不会忘记这样两句话吧:“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里说的刘项,就是刘邦和项羽。两人都是人们公认的不读书人。可是发明“下跪叩头”大礼的人,就是刘邦这个不读书人。

刘邦夺取天下过程中,依靠几个谋士,一时取得成功。他不读书,依靠的几个谋士也不是正宗的儒生。韩信是一个市井无赖,萧何是一个刀笔小吏,张良是黄石公的门徒,陈平也有“盗嫂”嫌疑。刘邦依靠这样一批不是正宗的儒生谋士,轻轻松松地把天下搞到了手里。

刘邦称帝后,一时也是非常失望。当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失望什么呢?失望手下那班大臣,比如樊哙、夏侯婴之流,这些当初混迹黑社会的狐朋狗友、贩夫屠狗之流人物,一个个的当了大将军,甚至封了王侯。这些人身份高贵,品质修养不行,还是暴发户一个,不懂得礼仪和规矩。就是到了刘邦金碧辉煌的皇宫,还是像过去在刘邦家里一样的无拘无束。刘邦感觉脸上难堪,心里特别难受。司马迁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记叙当时的这种情景:“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这种背景下,一个人倒是挺身而出,帮助刘邦解除了这个烦恼。这个人是谁?就是叔孙通。叔孙通是秦朝“候补”的一个博士。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到咸阳,当时的皇帝秦二世拿这个事情去问博士儒生。 “呆头呆脑”的书生们都是认为陈胜、吴广造反就是大逆不道,应该立即发兵镇压。这个关键深刻,只有叔孙通摸准秦二世的“驼鸟”脾气,他说陈胜、吴广等人不过是“鼠窃狗盗”之辈,不足挂齿,皇帝该怎么还去怎么就是。二世听了非常高兴,一面让御史把“呆头书生”定罪,一面“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把他由“候补”博士转为正式“博士”。叔孙通就是这样飞黄腾达了。秦亡以后,叔孙通摇身一变,先后投靠项羽的叔叔项梁、义帝楚怀王,后来又去投靠刘邦,朝秦暮楚地卖身求荣。他投奔刘邦后,因为他在当时的 “知识界”有些名气,一百多名儒生跟着他。他第一次和刘邦见面时,穿了一件儒服。一看刘邦不喜欢,马上换了一身楚式的短打扮。刘邦问他哪些人可以重用。他推荐的都是一些“江洋大盗”。有人提出疑问,他是这样解释的:“汉王现在冒着矢石争天下,这些书生哪个能去斩将夺旗?我要推荐了这些书生,不也是让你们白白送命吗?” 他对刘邦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愿意帮助刘邦定出一套当皇帝的规矩。刘邦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就说叫他去试一试。

叔孙通马上派人征集一批鲁国儒生,和原来上百名的追随者会合一起,引绳为绵,立表为蕞,在长安城外“操练”一月有余。再次去见刘邦的时候,建议刘邦下令让手下的文武百官都去接受儒家礼仪训练。

200年,西汉王朝的长乐宫落成,叔孙通又向刘邦建议,正式启用他修订后的“朝仪”,刘邦高高兴兴地答应。这些朝仪是什么?就是文武官员由礼仪官引导,按照各自顺序,一一进入殿内,左、右两班跪在两厢。皇宫的近卫军站在文、武百官的后面,一串子的官员连声高喊“皇帝驾到”,皇帝在众人簇拥之下,坐着辇车缓缓而出。一看皇上驾到,文武百官立即按照官职大小,背出一套让人肉麻的贺词,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就连平日桀骜不驯的大将军们,也得一个一个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整个宴会中,再也没有人敢去高声喧哗。这种情形和以往“醉或妄呼,拔剑击柱”情况有了天壤之别。刘邦看着这个情景,一时激动得不亦乐乎,连声感叹:“我总算知道了当皇帝的威风!”四、文化系列137——传统文化137

四、文化系列137——传统文化137
四、文化系列137——传统文化137

叔孙通因为制定这套朝仪有功,被刘邦封为太常,赐金五百。从此,皇帝就和尊贵大臣被这种儒家最得意的杰作朝仪隔开了距离。皇帝是皇帝,臣子是臣子。皇帝和臣子之间,人为地形成了这种天壤之别。 这种礼仪一直延续一两千年,一直到清朝统治的覆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