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文化系列113——传统文化113

(2022-03-27 15:55:20)
标签:

教育

文化

一、仁义礼智信

 

3

礼貌也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貌就是人类社会促进人际交往和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人们构建和睦相处的一个桥梁。礼貌很大程度上标志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四、文化系列113——传统文化113

四、文化系列113——传统文化113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礼貌待人。礼貌待人不只是中华民族重视,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很重视。礼貌待人的不少事例,能够体现一个人或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文明素质。比如在大街上看到废纸,有没有人主动弯腰捡,有多少人主动弯腰捡,就是这么一件小事,也在考验人们的文明程度,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人的文明程度。这时候的这片纸,不只是让环境少了一分美丽问题, 而是反映人们文明素质问题。一般来说,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里,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社会就会越和谐、越安定。如果每个人都是教养有素,礼貌待人,社会也会和谐安定、文明有序。

礼仪风俗也是人们熟悉的一个成语。礼仪风俗是表达人们内心丰富情感的一种习惯。遇到重大节日,或是发生了重要事件,就会在表达人们内心丰富情感基础上,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礼仪风俗。比如庄稼获得丰收就去庆贺,人们遭到灾祸就去祈求神灵保佑。这些习惯久而久之,就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礼仪风俗,成了节庆及礼仪的重要形式。还有我国的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是在这种基础上,一点一点积淀了特定的节日礼俗。这些作为一种礼仪文明,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礼仪文明对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差不多渗透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传统礼仪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对我国的社会历史发展,更是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忽视这种传统的礼仪文明,造了这些地方的不文明行为有增无减,甚至泛滥成灾。这些地方更是需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传统的文明礼仪古为今用,尽快重建一套现代的文明礼仪。

四、文化系列113——传统文化113
四、文化系列113——传统文化113

 礼仪如此,仪容也是如此。仪容对一个人来说,也是礼的一种体现。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怎么样,展示的也是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程度。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举止庄重,彬彬有礼,不仅能够保持个人尊严,而且能够有助进德修业。

古人对于仪容的要求比较繁琐,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衣着容貌整洁。

这个要求不但对古人必要,对现代人还是必要。《弟子规》里说“帽正纽结,鞋袜紧切”,就是对仪容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就会让人觉得邋邋遢遢,产生反感甚至恶心的心理。

对衣着打扮要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和生理特征,讲究大方得体。一个人有了优雅仪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人们的好感,受到人们尊重。如果一个人打扮过分,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和生理特征,超出人们感觉之外,就是赶了时髦也会让人反感和讨厌。比如女人的浓妆艳抹矫揉造作,留给别人的印象就不是好印象,而是不好的印象。也不只是女人,男人的外在形象也是一种无声语言,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也是需要注意整洁得体。

第二个方面,行为举止庄重威严。

行为举止的庄重威严,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能够“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睡觉要侧身。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人们容易理解,也有必要,为什么睡觉需要侧身,有没有这种必要?应该也有这种必要,否则古人就不会这样要求。 公众场合,人们的行为举止不可轻浮,需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合乎礼仪规范

第三个方面,言语辞令合乎规范。

 

人的语言是体现一个人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言语辞令合乎规范,要求人们说话谨慎,当说的说,不当说的不说。巧言令色的人,夸夸其谈的人,言语辞令不合规范,不可能会取信于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