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文化系列68——传统文化68

(2022-03-11 17:55:46)
标签:

教育

文化

第三章  传统警句

2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

《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就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说,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人少到了极点,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顺从他。拿着天下顺从的力量攻打连亲戚都在反对的人,就会一战必胜。

这里说的“得道”的人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总指挥,也是政治领袖。一国之君的“得道”是什么?就是施仁政。施行仁政才能得到“多助”,“多助”“天下顺之”,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一国国君如果懂得这种管理之道,就会有很多人忠诚支持,甚至天下的人愿意追随身后;否则就不会有多少人忠诚支持,甚至夫妻这样的亲人也会同床异梦。

孟子觉得 “民心向背”对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政治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须先得民心。“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得天下”需要通过施行仁政“得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争夺天下。以德服人让人心悦诚服,自动归附;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如何“得民心”?孟子提出“保民”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意思是人民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的厌恶就不要强加他们。人民希望富裕、幸福的生活,这就是行仁政的着眼点。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民心归服、天下归服,任何力量都是阻止不住。

四、文化系列68——传统文化68
四、文化系列68——传统文化68

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尊称“天可汗”,顺利完成了唐朝的大一统局面。唐太宗没有“动兵革”却能“威天下”,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具体体现,  

隋炀帝实施暴政,游江都、征高丽、修运河,人民怨声载道,农民起义不断,国家狼烟四起,不久灭亡。袁世凯不顾人民的反对,龙袍一披人模人样地由大军阀变成了皇帝,一心维持我国几千年的“帝制”,龙椅没坐热就被赶下了台。他们这种“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行为,就是失道寡助的具体体现。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百年耻辱和抗争,从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什么原因使得这场战争取得了胜利?除了抗日军民奋战到底的精神,还有一个不可少的原因,军队后方有广大的人民群众做着坚强的后盾。如果没有民众支持,只凭当时弱小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怎么打败强大的侵略者?老百姓宁可自己挨饿挨冻,也要为军队提供粮食和衣物。这样的战斗就不仅是一支部队,一个军团,而是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都在战斗。

 

国民党虽然拥有500万军队,打着对解放区进行大扫荡的旗号对老百姓烧杀掠抢,“共匪”越剿越多,自己的军队越来越少。为什么?人民群众中不少人都是配合共产党。国民党怎么都是剿灭不了共产党,最后日薄西山地逃到台湾岛。两者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共产党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四、文化系列68——传统文化68
四、文化系列68——传统文化68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一个人力量虽小,只要事顺民心,就能得到大家帮助,干出辉煌事业。一个人如果事逆民心,很难得到大家认可,个人的力量再大,哪怕就是三头六臂呢,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人在世上需要多行善事,广行仁政。凡事以大众利益为主,这样的人就是得道之人。 如果坏事做尽,把有害他人的事情强加于人,害了别人也会害了自己,这样的人就是失道之人,就会导致众叛亲离,人人得尔诛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