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帮扶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2016-06-27 14:58:50)
标签:
教育 |
安康市2015年度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项号 |
XKT2015022 |
课题名称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帮扶策略研究 |
负责人 |
张世莉 |
负责人 所在单位 |
汉滨区大同镇新建小学 |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
自2016年1月我们的市级小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帮扶策略研究》立项后,课题研究组就迅速召开会议,认真学习、搜集资料,根据我校实情,确定研究目标,合理分工,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2016年2月,在市区教研室负责小课题研究老师的指导与关心下,我们的课题正式开题。课题组依据专家对我们课题研究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再次商议,确定好研究思路及步骤,迅速全面地展开了课题研究工作。在这五个月的时间里,课题组的每位成员经过借鉴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课题研究进展得有条不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主要做法: 1、 准确无误地建立了我校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三月份,我们课题组各负其责,下村到户,走访交流,观察了解,登记造册,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日常行为做了全面掌握,摸清了我校留守儿童的底子,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为我校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2、 认真落实“六个一”活动,为留守儿童架起情感之桥。 依据上级要求,对于留守儿童教师要做到“六个一”,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认真落实“六个一”,把对留守儿童的帮扶落到实处。即每天开展力争得到一个“赞”活动,教师就每个学生的表现,只要在某一个方面有点滴进步,就在评价表上为其写个红红的“赞”字,以此来激励留守孩子们“渴望肯定”的欲望,克服自卑心理;每周进行一次谈心,我们每周要与留守儿童进行一次谈心,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做到定期交流感情,进而培养他们阳光的心态;每月开展一次“星级班级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和激励每个学生都进步的同时,创造性地抓好机会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帮扶,让他们在集体的感召下扬起进步之帆;过一个快乐的生日,根据留守儿童的生日档案,开展给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贺卡,生日祝福电话,点一首生日歌在校园广播播放等活动,让每一位留守的孩子都能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充分感受到老师及同学的关爱;重大节日开展一次“留守儿童联谊”活动,今年端午节前一天我们组织了全校留守儿童联欢活动,让每一个孩子表演节目,集体品粽子等,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3、 结对子帮扶,给留守儿童尽可能的帮助。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是共性问题,不同的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因而,课题组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个性问题,采取三种结对子的帮扶方法:依据教师任课年级情况,采取分教师包年级帮扶研究的分工方法进行。如:我帮扶的就是我校五年级的留守儿童,我是五一班的班主任,对学生熟悉,便于帮扶工作的实施。‚学校领导,党员教师也承担有贫困留守儿童结对子帮扶任务;ƒ每个班级落实一个帮扶学习小组:在本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结对子帮扶;放学后,分区域将“留守儿童”与家庭健全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4、 课题促进了全校留守儿童工作的进展 在本次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学校克服万难,成立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健全了教育机制。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的问题,我校成立了心理辅导室、开通了亲情电话。定期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举行写亲情信、向教师信箱投稿等活动,以集体生活为渠道,让学生倾吐心声,道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教师或辅导员会及时帮其解决心理困惑,让每一个留守儿童能清楚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念,有利于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 在研究中,定期组织教师座谈,及时了解教师在帮扶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共同商议对策,随时改进帮扶策略。按时诊治我们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搜集整理成功的帮扶案例,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在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同时,也起到了榜样作用,激起了我校教师对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大促进了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进展。 所取得的初期成果: 1、 通过课题组的号召,我校教师对留守儿童开展了全面的帮扶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付出,80%的留守儿童明显进步了,特别是有几个孩子,改变了过去沉闷忧郁的心理,学习积极性也高涨了许多。 2、 在行动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通过亲身实践与总结,撰写出了许多留守儿童帮扶案例,教育叙事,教育论文,课题研究反思等。 3、 本次课题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带头引领作用,激励了我校教师帮扶留守儿童的工作热情,推进了我校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发展。 4、 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有效策略。 5、 设立了留守儿童帮扶教育机构和规章制度,力争让这一工作常态化。 6、 针对留守儿童假期间的安全管理问题,学校暂时也没有相对应的措施,课题组针对这个疏漏经多次商讨,组织建立了留守儿童“假日驿站”制度,分组、结对子随时与留守儿童取得联系。 |
||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
困惑: 1、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只有教师的帮扶远远不够,社会上的关注力度还不够,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认识较片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帮扶与管理工作急切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2、 我校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较多,多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教师帮扶工作不能人人帮到,加之我校教师任务繁重,对于情况特殊的留守儿童耐心不够,对其实施一段时间的帮扶,发现孩子转变不大,就觉得无计可施,有倦怠之感,忽视了教育的循序渐进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3、 家校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工作家长们的认可度不太理想。部分孩子的家长有用金钱弥补愧疚的不良心态,不注重与孩子交流,5+2=0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 4、 就课题研究组部分成员来说,尝试课题研究的实践较少,对于研究的方法还需要专家再指导,多学习。 解决思路: 1、 加大宣传力度,创设条件,呼吁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2、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大胆尝试,努力实践,力争请专家到校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做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和优秀的研究方法。 3、 请求学校加大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度,鼓励教师在帮扶留守儿童的工作上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尽力多家访,动员临时家长们也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形成家校合力,消除教师孤军奋战的不良倾向。 4、 学校各班都应建立长效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本次课题研究为载体,定期举行德育,法制心理健康讲座活动。 |
||
能否按期结题 |
依据本课题现在的研究进程,若无客观原因中断研究,在2016年11月能顺利完成研究,如期结题。 |
||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4页的范围内。